Sunday, February 5, 2012

街知巷聞﹕北河街 最緊要人人有飯開


街知巷聞﹕北河街 最緊要人人有飯開
明報 
2/05/2012


【明報專訊】「N無人士」這詞彙,伴隨政府近年的派糖思維而出現。
本已為着各種原因跌出社會福利安全網,好不容易捱到財爺一年一度派糖紓困,細數之下,發現自己無公屋、無領綜援、無交稅、無物業差餉、無獨立電表……
於是一粒糖都落不到手上。
N無者,乜都無,孓然一身。


深水埗舊區大概是全港最多N無人士聚集的區域。


老的、窮的、無家可歸的、新來港的,不約而同選中深水埗這片落腳地。除了房租不及公屋便宜,對未能上樓的人來說,這裏就是能用最低廉的價錢過日子的地方。政府無視,但民間有情。良心食店、志願機構、二手攤販,由基本的人情味和同理心出發,透過有形無形的社區互助,構成N無生活的最後一道支援網絡。


http://easss.com/books


作為貫穿深水埗舊區的主要街道,北河街由石硤尾邨延伸至通州街公園。早自1924年深水埗碼頭於北河街臨海一端落成啟用,這裏便因位處交通樞紐而發展成繁盛的庶民市集。一條街上,由衣服鞋履、食物、日用品、家電到醫藥,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鄰近長沙灣食品批發市場的便利,讓這裏的檔販和食肆都能在早上減價時段入貨,為顧客提供平靚正的選擇。


北河街市餸菜幾乎全港最平,區外人也特地乘車前來光顧,每晚7時開始減價優惠,5塊錢便買到一大碟雜魚,到最後都賣剩菜的話,檔販一般也會大方地讓貧困街坊撿走。


不給人白眼 不看輕自己
百年發展史裏,深水埗從未富裕過,但製衣業興盛的年代,躋身這區的貧民還是不愁沒有工作機會。在這浪潮中積聚到一點財富的,很多已移居別處;一般勞苦大眾,隨着經濟轉型被時代淘汰,成為今日深水埗街頭的佝僂長者。不過,相對香港其他地區,當下深水埗仍是本土手工業較為活躍的地方,中小企密集,替學歷不高者造就工作機會;排檔市集貨如輪轉,剩下大量紙皮雜物,年長失業者至少還有拾荒補貼生活的空間。


然而,我猜最讓貧者感到此處宜居,還是街道上那種寬容的氣氛。大家的生活都不易過、物質都缺乏,因此更願意互相幫助。街坊街里,無論貧富順逆,不會對旁人白眼,也不隨便看輕自己。


深水埗街頭那種很草根的、向上的、低調卻有所堅持的氣質,大概可以用北河燒臘飯店明哥的一句概括﹕「最緊要人人有飯開!」樸素的願望,普羅大眾一日三餐的生計張羅,過得一天是一天。


a. 新藝城補傘
深水埗另一特色是有各種各樣的維修店,電器、眼鏡、鐘表、鞋履都必定物盡其用,直至修無可修才丟棄。想不到連數十元一把的雨傘都可以修。新藝城的小店不太起眼,不經意一抬頭卻見鎮店招牌「清道光二十二年創」(1842年),60多年前由廣州遷來深水埗,原是做傘起家,傳至第五代邱先生,賣的雨傘已是外購,但仍提供補傘服務。除非損毁嚴重到要入廠大修,邱生可以自己搞定的,很多時窮困街坊來找他,他都不收費。


邱生售賣的雨傘豐儉由人,由二三十元到上百元的日本、德國貨都有,他最愛像打功夫般振臂一揮,把傘子揮到往外反,證明傘骨柔韌經得起暴風摧殘。「二三十元的我們叫『垃圾遮』,用汽水罐那種鋁做,輕是輕,兩下就爛了鈦合金料和手工好的,雖然貴一點,但耐用10倍,反而省了錢,又環保。」


在新藝城購買鈦合金傘,都可以拿回來找邱生維修,真的不能修了,攜舊傘買新傘也有5元優惠。不過,修傘除了是節儉,也為了留住回憶,原來試過多次有客人專程拿着曾跟老伴、前男/女朋友雨中漫步那把傘來找邱生呢!


b. 櫻桃麵包西餅
當1元2元硬幣的購買力已低到「跌咗都未必會執」,在深水埗還是可以為貧者換來救命的一餐。櫻桃麵包的深水埗分店,開業14年來菠蘿包仍只賣1.5元有餡的賣2.5元,幾乎無利潤可言。東主魏氏夫婦眼見深水埗多基層街坊,知道1蚊幾亳對他們都很大數目,所以堅持不加價,寧願由其餘4間分店補貼收入。記者嘗了一個新鮮出爐菠蘿包,味道不錯,分量跟美心西餅差不多,價錢卻只是美心的三分之一。基層朋友為省錢,10元買一大袋包頂肚,每逢午飯時間例必人頭湧湧。


c. 社區組織協會(無家者支援站)
有手有腳,無家者都不希望露宿街頭、三餐無着,就業是他們生活的轉機。深水埗街招和散工機會雖多,應徵時不能提供住址和聯絡電話,往往被拒諸門外,總不能在地址欄填上「通州街公園」、「露宿者之家」吧。


社協就借出自己的會址讓無家者填報,代收信件,也借出募捐而來的舊手機幫助他們找工作。這裏是為無家者提供社工支援、物資分發的中心;代表香港出戰「無家者世界盃」的曙光足球隊,也是發源於此。社協幹事吳衛東2005年把一批無家者組織起來,成立曙光足球隊,其中一個目標便是希望讓他們從足球的團隊相處之間重建自信,「能夠在球隊中生存,在工作上也就可以生存」。


d. 北河燒臘飯店
如狼似虎的通脹下,明哥經營的北河燒臘飯店,近日被熱捧為良心食店、窮人飯堂。儘管食材價格與舖租倍翻,北河仍堅持提供$10單拼燒味飯、$16盅飯、$22三餸飯,分量驚人得把外賣盒擠到扣不上。原來明哥定價有個原則,「綜援生活津貼每天只有50元,所以我把飯餐價錢維持在十來元,想顧客一日吃上三餐之後,還有剩幾元買日用品。」


年屆60的明哥每天忙上16、17小時,盡力搜購價廉質優的材料,還親自下廚。只因相信,人吃飽了才有氣力面對生活,窮困者糧尾連十多元都拿不出來,他就讓他們賒數,甚至免費吃一餐半餐。社福團體找他合作,供應飯盒給貧困人士,雖有善長資助,明哥還是不甘後人,僅有的一、兩元盈利都不賺,只收成本價


但他助人另一個原則是「精鋼要用在刀鋒上」,有些帶燒酒來吃飯的,就算窮,他也不會免費送飯,因為他們尚有多餘錢買酒。事事從民眾的需要出發,又懂得將有限的資源、有效地分配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看來我們的財爺應該向明哥取取經了。


e. 排檔街道﹕基層人的公眾會所
私人屋苑喜歡標榜豪華會所、配套齊全;對於屈居板房閣樓和無家者,街道便是他們的公眾會所。太光鮮的商店,售貨員機械式的客氣和禮貌,令貧困者不敢進入;排檔和路邊攤卻有着開放隨意的氣氛,北河街、鴨寮街一帶的檔戶,各有性格,一些檔主很熱情,有些很cool,有些說話兇巴巴,但都很少責備途人「搞搞震無幫趁」,林林總總的生活雜貨,街坊買不起也可以拎上手研究一下、與其他圍觀者交流討論。被社會邊緣化的失業漢,孤獨的公公婆婆,來到熱鬧街頭,聽聽推銷、玩玩新產品,找回生活與人際的聯繫。


f. 通州街天橋底
實在窮到身無分文的話,深水埗玉石市場前面的天橋底,是各社福團體、教會和Benson等朋友向露宿者和貧窮戶派飯的地點


這裏也是其中一個深水埗天光墟的擺賣點,公公婆婆一塊墊布,攤出主要是拾荒回來的日用雜貨、過期食品、舊電器、舊玩具,開價還價都很隨意,有時也會以物易物。光顧者換得生活所需,擺攤的也就靠天光之前這幾小時盡量賺取十來八塊錢,應付翌日的開支。可惜政府對待這種小市民自力更生的模式仍不斷打壓,一直不讓深水埗天光墟合法化,還派食環人員通宵前來掃蕩。


文 林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