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污染港海 含量超歐美
經濟日報
8/08/2012
【經濟日報專訊】「膠災」令港人齊心關注海洋污染,一項研究顯示,排放到本港水域的污水含有12種抗生素,當中一半的含量比歐美地區更高。
學者指抗生素長期存在於環境,可增細菌抗藥性,並進入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進食未煮熟的魚有機會感染抗藥惡菌。
http://easss.com/health
城市大學在08年於本港遍及港、九、新界的7所污水處理廠,抽樣化驗處理前或後的污水,發現內含12種本港、內地和歐美均常使用的抗生素,當中6種在本地污水的含量,比歐美地區高,包括用作醫治喉嚨痛和肺炎的抗生素阿莫西林、紅霉素和氟喹諾酮。
反映濫用抗生素 影響生態
整體而言,珠三角洲的污水被驗出的9種抗生素含量都高於歐美,其中氟喹諾酮更高於歐洲已發展國家約5倍。
研究又顯示,港島區較低級的污水處理廠,其污水樣本的抗生素含量,較二級和一級處理廠的高,但有兩種可治肺炎的大環內醋類抗生素,經過二級污水處理後,含量不降反升,因為在沉澱過程中,淤泥未能吸收依附在固體污物的細菌。
城大生物及化學系生物學講座教授林群聲說,雖然抗生素在污水的含量不高,亦能在大自然中降解,但他認為研究顯示香港有濫用抗生素的情況,當抗生素長期存在水中,不但會影響魚類和生態系統,亦或會引致細菌和致病源發展抗藥性,令更多抗生素無效。
經食物鏈損健康 促納監測
「細菌抗藥性問題已響了警號,因以前很有效的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已愈趨無效,日後未必有新藥抵抗惡菌。」林說。
林又指,理論上抗生素能經食物鏈影響人類,建議當局把抗生素納入監測名單。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人類有機會因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感染抗藥細菌。他表示,過去數年細菌愈來愈勁,包括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及社區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令他不時有病人無藥可救。
世衞曾警告:快沒有藥可用
他歸咎於有醫生濫用抗生素,又指濫藥情況於畜牧業最嚴重,世衞早前已警告「快沒有藥可用」。
醫管局數據顯示,公院各科使用抗生素的用量都有增加。各急症醫院病人整體用藥,去年每千劑藥中有38.47劑為抗生素,較08年的35.91增加。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解釋,細菌「勁咗」令某些抗生素用量上升,但強調細菌演變屬自然現象,人口老化和上升亦會增加抗生素使用量。
另外,城大最近亦在維港水域,驗出每公升有1至50納克能治關節炎的消炎藥Diclofenac。林群聲指,每公升5,000納克會傷害魚的肝和腎,暫未有研究證實影響人體健康。另有文獻指此藥會損害禿鷹的腎,令牠們死亡甚至絕種。
至於能否透過污水處理清除藥污染,林說,污水處理廠不能百分百移除抗生素和藥物,但可把其含量降至「可以接受」的程度,惟目前本港只有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的移除效果較佳,但十分昂貴,這技術於國際間也不普遍。
現時渠務署的水質測試項目,並沒有包括抗生素及消炎藥。環保署回應,按現有數據及文獻,此類藥物或化學物質在本港水域中的含量很低,一般不會對健康或生態構成風險;當局會繼續留意。
城大一項研究顯示,排放到本港水域的污水含有12種抗生素,當中6種的含量比歐美地區更高。
城大生物及化學系生物學講座教授林群聲指,抗生素長期存在水中,影響魚類和生態系統,更令細菌發展抗藥性。
專家指本港有濫用抗生素的情況,要減少藥物對海洋的污染,必須從源頭着手。圖為本港常用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紅霉素和俗稱「先鋒一號」的頭孢菌類素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