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5, 2014

奶粉要是國貨勝 民生才算好起來

奶粉要是國貨勝 民生才算好起來
2014年9月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三、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飲食物料造假的情況更嚴重,而且直至二十世紀初葉尚有變本加厲之勢;令筆者頗為意外的是,揭發此中真相的,竟然是一本小說!按照常理,小說內容虛構,情節大多是小說家「無中生有」的幻想,有關當局根本不會理會,但此小說「與眾不同」,因此才會引起社會強烈反應,迫使聯邦政府不得不加速加強食物加工管制、改善勞工生活條件及工作環境的立法。

二十世紀初期是美國「強盜資本家」橫行的年代,以屠場工人為主力的芝加哥工人進行連串聲勢浩大的罷工,可惜,在「官商勾結」是常態的大氣候下,均以失敗收場(黑社會分子介入,令和平示威引發暴力衝突,警方遂名正言順進行絕不手軟的鎮壓),罷工因之無法收到預期效果。

同情工人階級處境的青年作家辛克萊(U. Sinclair 1878-1968)親歷罷工後,於鼓吹社會主義的刊物《訴諸理性》(Appeal to Reason)發表一篇譴責資方、政府和述說工人苦況的「報告文學」,工會領袖極為欣賞,邀請而他馬上答應赴芝加哥,親自體驗屠場工人的工作情況。

在工人的協助下,他穿工作服混在工人群中進入屠房。辛克萊當了七個星期的屠場散工,終於看清楚「牛肉土豪」(beef barons)為追求暴利不惜無所不用其極地剝削工人和詐騙消費者的醜惡面目,於一九○六年出版長篇小說《屠場》。

把原名Jungle《叢林》譯為現名,http://goo.gl/9aiDcC 是貼切之譯(相信出自名家蕭乾手筆),那與小說背景有關,亦隱喻工人如砧上肉,任由資本家宰割!《屠場》由於在《訴諸理性》上連載,期間招來不少負面批評(指斥作者中傷大老闆),結集出版時竟被五六家出版社「退稿」。後來作者自資印行,頓成暢銷書,雖然初版至今已過百年,但依然有人追讀,這些年來翻印了數十次,今年仍「再印」出版。

辛克萊塑造的主角是排除萬難到美國追逐黃金夢的立陶宛青年移民路卡斯(Jurgis Rudkus),他的悲慘一生,忠實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勞工階級,特別是「外勞」被剝削和受欺凌的一面。

在屠房七周的工作,可說是辛克萊的噩夢,他不但親眼看見在肉腸中隨意加進不宜食用的硼砂、甘油,還常見掉在地上任眾人踩踏、吐痰(帶有以億計肺癆病菌!)、滲進屋簷漏水及混和無數老鼠屎(dried dung of rats)的牛肉豬肉倒進攪拌機(當時稱「碾磨機」〔hopper〕),攪成碎肉製作肉腸;不但如此,管理人員還以浸毒藥的麵包杜老鼠,而被毒死的老鼠及老鼠食不下嚥的毒麵包,全部被丟進攪拌機。對於如何「優化」變質的火腿、令已變色的牛奶「新鮮化」,以及在朱古力中加入色素等,《屠場》都有讓人驚慄的描寫!

在「屠場」工作近兩月後(期內有計劃地向為屠場工作的醫生、護士和同事「套取資料」),他在芝加哥近郊租小木屋,「噙着淚水寫書」。因為成年後幾乎天天吃麵包和飲加食糖及牛奶的咖啡,這些「變性食物」(denatured foods)令當年只有二十六歲的辛克萊已有蛀牙和胃痛之疾。經歷屠場工作之後,他什麼加工的東西都不敢吃,終生素食,尋且成為美國食素人士的精神領袖。

(節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