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在家自學.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在家自學. Show all posts

Monday, July 2, 2012

110萬名學童 在家自學

110萬名學童 在家自學
商業周刊第 942 期 
作者:陳竫詒 
2005-12-12


美國在家自學風潮已有超過30年歷史,根據最新統計,每50名孩子中,就有1人是採取體制外的教育。


和猩猩交換奶瓶、和獵豹嬉戲……,這是一位名叫Tippi的法國小女孩的童年。她是隨著從事野生動物攝影的爸爸到非洲的孩子,十歲前在非洲草原成長大自然就是她的教室;父母是她的老師;


大象、豹子、獅子、鴕鳥是她的同學。「想猜出大象來自何方,有一個很容易的方法,如果牠來自非洲,牠耳朵形狀就像非洲地圖,如果牠來自亞洲,牠的耳朵就像亞洲地圖。」Tippi和動物交往的豐富經驗,讓她說出一些和同年齡小孩完全不一樣的「童言童語」


http://www.facebook.com/homeschool1


全球趨勢 歐美、紐澳自學人數逐年增加 
十歲前的成長經歷,影響了Tippi。如今已十五歲、重回傳統學校念書的Tippi,現在持續參與探索頻道〈Discovery〉與動物星球〈Animal Planet〉的生態紀錄,她也很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就是:投身生態保育


這是一段「行萬里路式」的自學教育。Tippi接觸到最原始的大自然的同時,她還有父母身教的薰陶。這無形中符合在家自學者的主張:最真實的教育方式,是在生活中教導和學習


教育觀念深深影響後世的十九世紀著名教育學家——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他提倡的「快樂教育」,正是要先培養孩子快樂、自信與專注,而後再開始學習;觀察大自然、戶外的運動等,都是史賓賽所主張快樂教育的一部分。


這與盧梭〈Theodore Rousseau〉所言:「教育的目的在教出一個全方面的人,一個會生活,懂生活的人」不謀而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培養跨文化的視野,學習都不應該侷限於學校圍牆的框架。


人類最早的教育其實就是在家自學,但十九世紀公立學校出現後,原本傳統的在家自學反而成為非法的行徑。一九六○年代,美國的教育改革者——霍爾特〈John Holt〉開始推動在家自學做為公立教育之外的選擇,主張由真實世界構成理想的教室依小孩的興趣,自主學習,這在當時被視為是偏執的觀點。一九七二年,美國第一宗在家自學的合法判例出現,在家自學總算又爭回合法的地位。


至今,歐美在家自學正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美國家庭教育調查〈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s〉」的統計,一九九九年,美國在家自學的兒童占全美五到十七歲學齡人口一.七%。到二○○三年,占比已增加到二.二%,約一百一十萬人。四年間,成長二九%。


在英國,正式向英國官方登記,在家自學的學生,儘管還不到所有學童的一%,但總數已達八萬五千人左右,法國、澳洲、紐西蘭的在家自學人數亦逐年增加。


教學形態 非洲草原、飛機上都可以是教室 
由於歐美在家自學的歷史比台灣的發展早了二十多年,因此不但人數多,教學的形態也非常多元,而許多的研究也追蹤出學習成果。在教學的形態多元化方面,法國小女孩Tippi的教室在非洲草原。美國男孩羅伯‧休斯〈Robert Hughes〉也很酷,他的教室在飛機上。


二○○○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緊鑼密鼓階段,羅伯‧休斯和一般的十三歲學童無異,只希望自己快點長高,不再戴牙套。但他的教室不在學校,是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小布希的競選飛機上。


這名小乘客當時是在家中自學,他的母親兼老師是小布希競選陣營的發言人凱倫‧休斯〈Karen Hughes〉。可想而知,羅伯的課業少不了新聞寫作,而他的教室始終在飛。


飛機帶他到全美的體育場與退伍軍人館參加競選集會。在機上,他坐在椅上或靠在扶手上,看著母親的一舉一動,從提供小布希意見到向記者簡報,一一看在眼裡。既然是政治課的學生,羅伯自然也成為母親的助手之一,常用手提電腦幫母親計算各種數據提供給記者。如今羅伯已上大學,而凱倫‧休斯在華府任公共外交國務次卿。


支撐教學的形態多元化的背景是,美國在家自學的資源相當豐富。他們不但有專門的在家教育協會、研究學院、法律諮詢機構,相關的出版市場更是勃然興起。


總部設在田納西州的一間圖書批發商——阿帕拉契亞公司〈Appalachian〉,一九九九年時就結合六十五家書店參與在家教育協調部的發展計畫,專門提供在家自學者各方面的教材、書籍,如今已有一百七十八家書店加入這項合作計畫。


不只如此,如今在加州,已有學區發展出開設特許設立的學校。這是由在家自學的家庭組成「學校」的形式,提供像科學實驗、籃球隊等活動,結合學校教育的效率和在家自學的彈性,突破現實的限制,開啟了在家自學的「新中間路線」。


在學習成果的研究方面,有兩個具體的數據。其一,二○○○年,由美國在家自學先鋒法理斯〈Michael Farris〉創辦的「派翠克亨利學院」〈Patrick Henry College〉,其創辦宗旨是訓練新一代的政治家,有高達八五%學生來自在家自學。如今成績斐然,每年都有學生獲選進白宮實習的機會,二○○四年有七名學生獲此難得的機會。傑出的表現與前總統柯林頓的母校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不相上下。


自學成果 SAT成績比一般學生高八十分 
其二,二○○一年,美國《時代》〈TIME〉雜誌曾針對在家自學進行專題報導,並指出,二○○○年在家自學的學生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美國大學申請入學測驗之一〉平均成績為一千一百分,與其他就讀一般學校的小孩相比高出了大約八十分。


雖然在家自學的智育分數比一般孩子勝出,但這群孩子人際互動問題,仍是外界的隱憂。


去年,《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一篇在家教育的報導中,一位被採訪的孩子說:「最糟糕的部分是,你得和你的父母親與兄弟姊妹整天都在一起。我最好的朋友是郵差。」


一九九七年,在美國「在家教育研究協會」主席布萊恩.雷〈Brian Ray〉的主持下,針對五千多位在家自學的學童進行一份有史以來最深入的調查。


他們發現:在家自學者平均參與五.二項課外活動,包括義務工作、音樂課程、野地觀察和家庭外人士互動等,比接受公立學校教育的學生還要多元豐富。


也就是說,家長們在課程設計上,試圖拓展在家自學孩子人際範圍。不過目前仍沒有量化研究顯示,是否改善人際互動不足問題。


在課程彈性、又重視性格養成的學習環境之下,在家自學的小孩,多半較有耐心,較一般學生更為穩重,並且有明確的目標與意識形態。


儘管美國在家自學風氣日盛,然而,要做到成功的在家自學並不容易;學校教育豐富的資源,與在家自學因材施教的特點,看似牴觸無法平衡,但融合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截長補短的新方法逐漸成形。前述的加州特許學校是一條新中間路線。假以時日,或許在台灣也會出現這樣的學校形態。

新北市 在家自學 鄧兆欣考贏全校


在家自學 鄧兆欣考贏全校
作者: 殷偵維╱新北市報導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5月31日 


「在家念書,成績更好!」自強國中鄧兆欣從幼稚園起便在家自學,靠著自身毅力,北北基聯測獲得四○八高分,雖未滿分,卻也是該校第一名。


為何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鄧兆欣的父親鄧式一說,外界的資訊太雜亂,孩子的價值觀容易混淆在家自學相對單純、專一,等孩子個性穩定,再接收外界資訊,更能明辨是非。


http://www.facebook.com/homeschool1


在家自學必須具備良好的定力、毅力,鄧兆欣的父親鄧式一大學讀理工科,是退伍軍人,母親陳德芬讀文科,曾在外貿公司上班,兩人的英、數基礎佳,指導孩子不成問題


鄧兆欣的理解能力不錯,通常課本解說一次,便能舉一反三,不懂的地方會記下來,返校請教老師。許多人擔心在家自學,會影響社交能力,鄧兆欣每周返校一天,與同學一起上體育課他也會和社區年齡相仿的學生聊天,「我可不自閉喔。」


在家自學的好處是教學有彈性,父母自訂課表,一般學生早上七點進校,鄧兆欣可以睡到八點,因為「睡飽才有精神念書。」但他沒有寒暑假,晚上十點就要就寢


鄧兆欣通常上午研讀課本,下午寫測驗卷,晚上再加強不足之處。他從來不做筆記,但要求每天的課程一定要融會貫通。


鄧兆欣承認國小時曾想過「和其他人一起念書」,經父母勸導,也逐漸適應「一個人」讀書。由於家中沒有電視,也沒有網路,鄧兆欣的休閒活動只有閱讀和運動。


鄧兆欣這次拿高分,希望報讀建中,未來想當檢察官,他的弟弟現在就讀國一,跟他一樣也選擇在家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