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張琳.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張琳. Show all posts

Sunday, July 29, 2012

中國男子泳將三代人:張琳的陰影 孫楊1戰破60年尷尬

中國男泳三代人:張琳的陰影 孫楊1戰破60年尷尬 
北京新浪網 
2012-07-30 


  經過了60年的等待之後,中國男子泳將終於結束了奧運無金的尷尬。而孫楊加油直接“KO”樸泰桓,更是甩掉了中國男子游泳多年以來的一個“夢魘”。中國男子游泳一路走來,幾多艱辛,終於等到了花開時刻。


  【黑鐵時代】


  蔣丞稷距離夢想咫尺之遙


  在吳鵬加油、張琳孫楊涌現出來之前,中國男子游泳經歷了漫長的黑暗時代。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女子泳將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五朵金花”閃耀巴塞羅那更是讓中國女子游泳成為世界泳壇的排頭兵。


  在女子游泳的陰影之下,男子泳將衹有偶爾的閃光。沈堅強曾經稱霸亞運會,但他在奧運會的舞台上卻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1994年廣島亞運會,由於熊國鳴等人栽在尿罐子上,中國游泳更是跌入谷底。


http://diguk.com/sports



  蔣丞稷的崛起曾經給了中國男子游泳希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在男子50米自由泳殺進了決賽,並最終取得了第四名,距離領獎台衹有0.04秒的差距。


  那個時代,俄羅斯名將波波夫統治自由泳短距離項目。蔣丞稷的目標就是讓波波夫記住這張東方面孔。他用行動做到了。不過,蔣丞稷也承認這一成績更多來自沒有壓力下的突然爆發,“中國代表團團部沒有任何壓力,比得怎么樣就怎么樣,完全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沒有患得患失、手足無措的感覺。”


  彼時,他創造了多項紀錄。中國男子游泳第一次在奧運會中闖進決賽,第四名當然也是最好成績。接下來,他在男子100米蝶泳中又獲得第四名,與領獎台再度擦肩而過。


  蔣丞稷衹是中國男子游泳發展史上的惊鴻一瞥。其後的歲月,黑暗再度來襲。中國男子游泳的下一次爆發要等到十年之後。


  【白銀時代】


  雙雄淹沒在巨星陰影中


  張琳和吳鵬均生于1987年,兩個人的成長軌跡惊人地相似。他們先後為中國男子游泳書寫過新的紀錄,但卻始終無法幫助中國男子游泳贏得奧運金牌。


  2002年,吳鵬在釜山亞運會上一人斬獲三金,鋒芒畢露。張琳也並不遜色,他在次年的世錦賽男子800米自由泳比賽中取得了第八名。


  多哈亞運會,成了兩人命運的分水岭。吳鵬完成逆襲,奪得男子200米蝶泳的金牌。但他的項目從此固定在200米蝶泳上。這個項目,他的競爭對手是幾乎不可戰勝的菲爾普斯加油。穿越菲爾普斯的巔峰時代,男子200米蝶泳是他不可撼動的領地。


  而張琳也在多哈亞運會上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他在200米、400米以及1500米三個項目,均敗給樸泰桓,衹收獲了三枚銀牌。“自始至終都在喝他的‘洗腳水’(游泳行話,指一直落後)”多年之後,張琳仍無法釋懷。


  北京奧運會之前,張琳跟隨澳洲名帥丹尼斯訓練,完成了蛻變。北京奧運會,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這個項目上創造了中國男子游泳嶄新的歷史,但距離金牌卻仍差了0.58秒。游在他前面的恰恰就是韓國人樸泰桓。


  北京奧運會,張琳收獲了一枚銀牌,吳鵬獲得了男子200米蝶泳的第四名。這已經創造了中國男子游泳的歷史,但金牌這層窗戶紙尚未捅破。


  【黃金時代】 


  孫楊書寫中國男泳新篇章


  2009年羅馬世錦賽,張琳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得男子800米的金牌,改寫了中國男子泳將沒有奪過世界冠軍的歷史。但廣州亞運會後,張琳開始沒落。與此同時,孫楊的崛起讓外界對於男子泳將有了更多希冀。


  孫楊算得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2007年之初,他剛剛進入國家隊,投身于吳鵬的教練朱志根門下。當時,吳鵬和蔡力就強力推荐了這個少年,指出無論是從天賦、心理素質等方面,孫楊均擁有無限的前景。


  那個時候,在國內的競爭中,孫楊衹是張琳的影子。2008年紹興全國游泳錦標賽,他與張琳在多哈亞運會時的境遇如出一轍,三個項目三枚銀牌。


  羅馬世錦賽之後,孫楊的時代呼之欲出。他被定義為未來的1500米自由泳之王。2010年,澳大利亞媒體同行表示,孫楊已經在澳洲1500米測試中游出了破世界紀錄的成績。


  孫楊對此一直祕而不宣,開始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發力。樸泰桓仍如影隨形,廣州亞運會和上海世錦賽,樸泰桓均戰勝了孫楊。


  不過,孫楊在上海世錦賽打破了塵封十年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紀錄,並奪得金牌。屬於孫楊的時代正式降臨。他在這個項目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倫敦奪金衹是時間問題。


  倫敦奧運會開幕第一天,他就奪得了400米自由泳的金牌,尷尬的歷史從此被扔進垃圾桶。中國男子游泳的新篇章自此開始書寫。


  本版采寫/本報特派倫敦記者張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