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球隊.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球隊.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林書豪加入紐約人 New York Knicks 球隊時被指廢物
林書豪加入球隊時被指廢物
明報 – 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
美職業籃球賽球隊紐約人新星林書豪,協助球隊取後六連勝後,網上一片讚譽之聲,但在一個月之前被指「廢物」。
因為林書豪六連勝士氣大振的紐約人球迷,這幾天臉書官方頁面爆滿肯定林書豪的消息。「這是林書豪應得的!做得好!」、「他解救了紐約人!」、「林書豪是救世主。」林當選單周最佳球員的好消息確定後,粉絲們互相道賀並且恭喜林書豪。
Basketball
林書豪周二再以三分絕殺,擊敗多倫多速龍後,球迷的佳評再塞爆紐約人官網。
然而,同一個頁面往前翻,粉絲尖酸刻薄、甚至散佈種族歧視字樣的挑釁言論也赫然在目。
12月27日林書豪以自由球員的身分和紐約人簽下一年非保障約時,紐約人的臉書專頁 New York Knicks
http://www.facebook.com/NYKnicks
發布了一則新消息,向球迷介紹這位華裔美籍的新面孔。
沒想到第一時間引來的回應,竟是一頓種族歧視的謾罵:「中國人也打籃球?」「這誰啊?姚明的小表弟?」「只能算迷你姚明吧。」「他看不到球啦!小傑,睜開眼睛好嗎!」「他就是那位昨晚給我送外賣的!」「他上學期還在三藩市唐人街幫我摺衣服哩?」、「雲吞湯一碗外賣!」、「林就是廢物。滾回中國!」「市場上這麼多控衛,我們竟選這個廢物!」
全部留言清一色在歧視和攻擊林書豪。就連林書豪哈佛經濟的學歷也被拿來開玩笑:「請他剛好!我們正需要人來精算咱們的球隊薪資額度。」
即使今天再上紐約人臉書官網回溯,這些紐約球迷的言論也大都原封不動地留著。
Tuesday, February 14, 2012
美籍華裔籃球員林書豪 Jeremy Lin 效應 球隊東主MSG股價新高
林書豪效應 東主MSG股價新高
經濟日報
2/14/2012
【經濟日報專訊】美籍華裔籃球員林書豪(Jeremy Lin)近兩周憑着優秀技術,逐步穩固球隊正選地位之餘,亦成功攻陷球迷芳心,在全球掀起一股「林瘋」(Linsanity)熱潮。
紐約人在他坐陣下,獲得5戰5勝的佳績,球場外亦獲得強勁經濟收益,其17號戰衣一躍成為球衣銷售冠軍,更帶契球隊東主麥迪遜廣場花園公司(Madison Square Garden,MSG)股價連日攀升。
http://easss.com/sports/basketball
一個月前,無論你是否籃球迷,能夠說得出「林書豪」這個名字的人,相信寥寥可數。然而今天,這位季初曾接連遭金州勇士和休斯敦火箭隊放棄,而慘成「人球」的後衞,卻憑着無比毅力和沉着應戰的態度,搖身一變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籃球偶像。
頭4仗平均奪29分 NBA首見
事實上,林書豪近5場表現絕對稱得上神奇、頂級、超卓,由本月4日首場對新澤西籃網勇奪25分開始,到力克巨星高比拜仁(Kobe Bryant)帶領的洛杉磯湖人一役獨取38分,球迷均對這位華裔球員留下深刻印象。
運動機構Elias數據顯示,以首4仗平均獲得28.5分、共取114分,加上平均8次助攻的優異數據,林書豪為NBA歷來第一人,難怪風頭一時無兩。
連勝5場 公司股價急升13%
在「林瘋」熱潮驅動下,紐約人無論是成績,抑或是公司股價均節節上升。自2月3日開始,球隊股價持續攀升,昨日一度升至歷史新高的33.06美元,增幅達12.8%,令公司市值增至25億美元。
網上門票銷售公司TiqIQ亦表示,受林書豪熱潮帶動,紐約人主場比賽門票售價,平均增幅逾2成。
球迷愛屋及烏 同隊商品受捧
此外,林書豪的球衣亦被瘋狂搶購,即使體育用品零售店已經不斷補充貨源,亦不敷需求。
據NBA統計,該件17號戰衣自他首次上場後,便在網上一直高踞最受歡迎貨品排行榜首位。球迷更愛屋及烏,令排行榜頭10位之中,竟有5件商品與紐約人有關。
紐約人成績現時在東岸排行第8位,正為躋身季後賽而奮鬥,球隊下場將作客迎戰多倫多速龍,且看林書豪及紐約人能否延續連勝紀錄,繼續發熱發亮。
異鄉人周記﹕林書豪與台灣之光
明報
2/14/2012
被譽為台灣史上打進NBA第一人的林書豪,2月初在球場大放光采,替New York Knicks取得28分,更有8次助攻,旋即被台灣媒體大事報道,更被譽為「新台灣之光」。
【明報專訊】這幾天打開電視新聞,頭條除了是一如往常的八卦消息,另一較為注目的,就是哈佛畢業、出生於台灣移民家庭的美籍華裔NBA籃球手林書豪在比賽上驚艷球迷,讓台灣媒體無不替他冠上「新台灣之光」的稱號。
「台灣之光」這幾年間幾乎成為了媒體最愛(濫)用的四個大字,最初起源,大概是七年前於台灣土生土長的棒球手王建民成功進軍美國棒球大聯盟,揚名海外而被冠上「台灣之光」的美譽;至近年陸陸續續在不同範疇也冒出了更多台灣之光,像首次獲Grammy Awards提名的唱片設計師蕭青陽、成功進軍溫布頓八強的網球手盧彥勳、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女高爾夫球手曾雅妮、在法國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獲得冠軍的麵包師吳寶春,甚至是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Wang和Jason Wu等等。台灣雜誌《遠見》更在去年民國100年時,乘勢推出了一本《新台灣之光100》,細說99個台灣人站上世界舞台的故事。
媒體濫用 稱譽門檻低
好幾年來,我其實一直都不太注意這些所謂「台灣之光」,因為我腦裏好像沒有「香港之光」的概念。在香港長大,香港人若能在國際揚名我當然與有榮焉,但也許是香港精神及身分認同上沒有像一般國家人民般強烈,大多時候都會視之為過眼雲煙,新聞過了也就遺忘了。
但在YouTube找到《新台灣之光100》的宣傳影片,影片下第一個看到的留言就寫着「台灣之光最可貴的地方在於,牽動的不只是台灣這塊土地人民的心,更牽動着世界各地每一個人的心」。這樣的說法是誇張,然而這些年來出現的台灣之光,也實在教無數生在台灣的人倍感驕傲,他們讓世界看見台灣,看到這片小小的土地、這個在國際上地位含糊尷尬的小島,即使不是出身於世界頂尖的國際城市,也能孕育出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且,這些台灣之光的一舉一動,影響力有時也超乎想像,像網球手盧彥勳2010年在溫布頓的比賽,有朋友誇張地形容擠滿了全英國的台灣人,不管球迷與否只要是台灣人都會捧場支持;棒球手王建民的比賽表現佳,台灣股票上揚的機會便特別高;隨便在面書搜尋「台灣之光」的fan group便有好幾個,與「台灣之光」相關的新聞,往往也得到高度關注。
頭腦清醒一點的台灣人,當然也知道,「台灣之光」已被媒體經常濫用,有時候只要在外地得獎,就即被譽為「台灣之光」,門檻甚低,幾乎沒有什麼標準可言;而且在這些歌頌台灣人的新聞裏,大抵也能看出台灣人的自卑感,要得到國際舞台的認同、肯定,才能證明自己、說服自己。如果有一天「台灣之光」不在是新聞標題的關鍵字,大概代表了台灣變得真正成熟自信、懂得自己的好,國際不國際,也不再重要。
文:文仔(香港人,現居台北)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