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解謎
2012年08月16日
GEEKTALK
Next Mag
要觀察納米層是否夠厚,先至要出動顯微鏡,其餘時間 Johnny主要做產品測試。
○二年在美國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讀完化學工程學士,就在矽谷打工研發手機鏡頭,工作一年發現好多科技都要用納米技術,於是重返校園攻讀博士學位。前年回流香港繼續研究,最近更成功研發出可大大降低處理器製作成本的導電納米線,有望成為未來處理器的重要材料。
http://digcan.com/cell
何頌賢( Johnny) 32歲
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助理教授
亂用納米
納米形態細,一般光學顯微鏡只可放大到( micro-meter)單位,最多見到一大堆納米線;要用電子顯微鏡再放大二百倍,先可見到單一條納米線形態。
早幾年納米科技興起,不少產品改名都會加上「納米」兩字,但到底納米為何物?好多人都未必知。
Johnny話其實納米只是一個長度單位,「長度只得百萬分之一毫米,亦唔係乜新鮮事,好似美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應用 喺生產電子晶片。」所以,納米並非一種物質,反而不少物質可以打散至納米長度,「打散後,物質 嘅特性都會有變化,例如用納米技術重組鉛筆裡面 嘅石墨,就可以變成比鋼管硬一百倍 嘅納米管。」
換言之,善用不同物質的特性,就可以製作高導電、防水、抗菌等不同物料,而最近出現的可屈曲顯示屏或海水化淡技術,都同納米技術有關。
不過, Johnny話好多產品都用「納米」推銷,但部分只是吹噓多過實際,「最離譜 嘅『納米』推銷個案,一定係納米水,因為純水本身 嘅分子已經接近納米,幾蚊一支 嘅蒸餾水,唔使做任何 嘢都已經可以叫納米水。」
五分鐘嫌多
Johnny指出水分子 size接近納米,「如果話用納米技術過濾,令水質更清都仲講得通;但如果話可以將水分子打得更散更易被人體吸引,根本就誤導人。」
既然納米單位細到肉眼看不到,研究時豈非要日日對住顯微鏡? Johnny笑笑口話根本是誤解,「有時同親戚講我研究納米,佢哋第一時間會問係咪好傷眼;但其實以製作防水納米層為例,只要將衣物放入特製機器,然後控制溫度、壓力,再注入氣化納米物料,納米層就會自動聚集 喺衣物表面,呢個時候先至要用顯微鏡睇納米物料聚集數量足唔足夠,基本上睇五分鐘都嫌多,完全唔傷眼。」反而測試效能先最花時間,「例如防水能力有幾高,合唔合乎國際標準,佔成個研究七成時間。」
創意好重要
既然「納米」需求大,自然成為大學搶手學科,「好似前年城大只得廿五個博士學位學額,上年就增加到五十個,睇得出需求好大。」不過, Johnny話其實納米發展已經好成熟,研發成本並不高,反而是諗到點應用於日常生活再產品化,先可以賺錢。好似最近引入香港的納米防水塗層技術,只要用機器將塗層噴到電子產品外殼同內部電子零件上即可防水,就算用水沖都無事,既實用又多用途,「要快過其他人諗到點將納米技術應用 喺新層面,至可以搶先賺到錢。」
text:勞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