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骨針!」 ---- 淺談 類固醇 關節注射
4/27/2007
二次大戰期間, Mayo Clinic 的 Phllip Hench與Kendall 合成了 腎上腺皮質酮Cortisone (可體松)。這個原來想要克服士兵「戰場衰竭」(Battle Fatigue) 的藥,卻被發現 似乎對甚麼發炎都有效!
戰後,1948年 Hench 用 可體松 成功的改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美國仙丹」的稱呼 隨著大戰勝利的餘威傳遍了全球; Hench與Kendall也因對腎上腺荷爾蒙的研究,贏得了1950年的諾貝爾獎。
http://easss.com/health
就在此時,Hench的同事,骨科醫師 Dr.Coventry (後為人工髖關節大師),正為 無法減除一個肩鈣化性肌腱炎患者的肩痛而煩惱;在Hench的建議下,Coventry將可體松 (那時還稱Compound F) 直接注入病人的肩關節內。
Coventry回憶說:「這個連打了嗎啡都還叫痛、直嚷著要醫師把他的手臂給剁下來的農夫,打完針14個小時後,輕鬆活動著肩膀趕著要出院回家了!」。這是記錄裡第一次有人將類固醇藥物注入關節的治療。
這個「神奇」的療法,很快的變成骨科醫師的忙碌業務;一時,不管是關節炎、關節痛、肌腱炎、腱鞘炎、板機指、網球肘、.........幾乎無不 針到病除。
漸漸地,「打骨針」的弊處也隨著類固醇的 副作用 彰顯出來。藥理上,類固醇只是暫時的抑制 炎性反應的強度,並不能改善或阻斷 病程 的進行;
而抑制炎性反應,在某些情況下 就等於是抑制 組織癒合。曾見 多次打針的 肩旋轉肌袖,在開刀時,肌腱竟像乳酪似的 連縫線都吃不住!
另外,雖說是局部打針,但打多了 可能還是有全身副作用,如:庫興氏症候群、血糖昇高、骨質疏鬆、免疫力降低、胃潰瘍.....等;
又萬一打針不慎感染,可能會造成化膿性關節炎,使關節破壞,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關節注射類固醇,只能 選擇性 的用在一些病人 或特定病況;至於 肌腱、肌膜、腱鞘的局部類固醇注射,雖風險不若關節注射,但若注射不當、多次注射、或誤將藥物注入肌腱本身,也會造成肌腱斷裂,傷害勝過原來,不可不慎!
演變至今日,以訛傳訛的講法,讓民眾 杯弓蛇影、聞「打骨針」而色變,深怕一打針,骨頭就會「腐去」。
事實上,關節或肌腱注射類固醇,是一種很好的對症療法 (disagree); 只要醫師懂得 慎選病人、在適當的時機打、知道怎麼打、打哪裡、…, 那麼,它就是一項很好的治療(disagree),不必一味排斥,因噎廢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PD434oHiQ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100501731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272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