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區選.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區選. Show all posts

Sunday, September 16, 2012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區議會選舉無間道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區選無間道
2007-11-25

【明報專訊】建制派區選大勝,泛民忽然發現「對手的動員能力很強」。到底民建聯和工聯會的選戰是如何打的?筆者找來了一個據稱是「建制派無間道」的議員助理,細說他們自從03年以來的選舉部署。注意:以下聲帶經過特別處理,以保護被訪者的真正身分。

訪問及整理:費臣
我們這些做議員助理的,基本上就是一班關心社會,但同時又不喜歡走在最前線的人,所以才做這種幕後的角色。

今屆區議會選舉的部署,其實在2003年之後便立即開始了。那一屆輸得那麼多,所以催使了一場很徹底的改革。大敗之後,組織換了一次血,老一輩的被請走了,由一批新的來重新開始。

在04年便做了一次全港性的大調查,研究和分析每一個選區的情。我們有一班叫作「暗黑經理人」的去做這回事,每個選區都有。外人不會知道他們是誰的,他們也沒有正式的職銜。如果你去查,你會發現他們的正職是某某支部或某某地區組織的幹事,但那只是支薪的名義,他們可以整個星期也不在那正職的職事處出現,而是在不相關的選區之中。

暗黑經理人 為選區勢力普查
他們的工作就是要摸清每一個選區裏的權力和利益關係。無論是大樓互助委員會、商場的小商會,到太極班和健康舞班等,都一一仔細調查。他們會清楚掌握這些團體的背景,誰是話事人,在選區當中有多少的影響力等。簡單來說,就是為選區做一次地方勢力的普查。

掌握到每一個選區的基本情之後,組織的中央統戰部就是研究如何去做滲透。統戰的工作不只是靠錢的,有些選區的社區領袖可是幾十年的老街坊,單靠錢是沒用的,要慢慢去建立人脈網絡。知道了選區的勢力平衡,就可以作針對性的部署。例如對手在某些環節是比較弱的,就按該個議題去成立新的地方團體,從而建立勢力。

如果你去調查一下,你會發現有很多新的地方團體大約在兩年前左右忽然成立,背後就是這個原因。要養一個地方團體並不困難,十多二十萬就可以運作一年。這些錢不是由政黨那兒來的,而是由一些愛國商人捐出來的。只不過是十數萬的捐款,對這些商人來說不是大數目,一個立法會議員也有十多個這樣的商人朋友。整筆錢是不會經過政黨,而由捐款人的戶口直接送到地方團體的戶口。所以除非該區的統戰蠢得去威嚇地方團體支持自己,否則也沒有犯上任何選舉規則。

這兒最重要的還是核心的統籌,因為就算有錢也要懂得花。哪一個地區的網絡比較弱就要多撥資源,如果是比較強就可以少撥資源。要做得到這點是需要很有紀律的,不可以按個人的喜惡行事。

洗樓問到底 從選民關心議題出發
所以說區議會選舉,其實兩年前就已把整個舞台搭好,就只欠找人去演。「揀卒」當然也是有針對性的,最好要有學位,沒有的話,組織就給你錢去念一個回來。按照之前說到的全港性大調查,不同的選區會按當時形勢的強弱來派人參選,總之後面是有計算有策略的。

Shoes Stores

例如一些舊區,噢,不對,我們通常說是「具有歷史」的選區,如果對手是個已經當了十數年的議員,我們便會派個年輕人去尋找一些十數年來被忽視的議題,再推銷自己可以為該區帶來「新氣象」。我也不知為何,但這個策略似乎十分管用。當然也有派錯人的情,有個別的還因為得罪了地方團體,要組織出來擺平。

來到這個時候,「大佬」便要去「認仔女」,也就是把候選人分配到不同的明星議員處學師。師父會用自己的人脈網絡去幫徒弟,而選戰時會曝光的「牌面經理人」到這時才會出現。這班人一點也不弱,在社區往往有十多20年的經驗,對社區的問題有一定理解。有些評論問到為何只不過出道半年的候選人也可以拿到幾百甚至過千票,就是看不到背後的這一系列的配套。候選人可以是半年前才出現,但整個系統卻早早就在選區當中啟動運作。

有了潛在的候選人,下一步就要介紹給選區的居民認識。一開始的時候可以是靠師父,說自己是某某立法會議員的同事。然後就是建立自己在當區的網絡,例如舉辦各種的活動,背後就是要收集選民的名單和聯絡方法。

這兒得特別提一提「洗樓」這回事。「洗樓」可不只是在大廈裏面從上到下每人說一句「請你支持我」那麼簡單,而是要建立人際網絡,要關心每一個人。例如每當認識到一位街坊,便要問他:「陳生你好,請問你做盛行呢?」如果那是夕陽工業的話,便要立即接說:「噢,那一行現在好像不太景氣,你的工作還可以嗎?我們的就業服務或者可以幫助你」。要一直問下去,尋找機會介紹辦事處可以提供的服務。如果工作沒有問題,可以改從子女入手,問道:「你的孩子多大了?讀書考試還可以嗎?」然後又去推介補習班的服務。說到底,就是要從選民所關心的開始,而不是由自己所關心的開始。

透過這種鍥而不捨的地方工作,就會建立到一個選民資料庫,既能知道每戶的情和需要,也對整個區的大環境有更好的掌握。如果事前沒有做好這些工作,到了選舉那天你又如何知道誰是你的潛在支持者,該動員那一戶人出來投票?

我不是說泛民就沒有做這些工作,有個別的選區甚至是連每一戶的父母和子女會如何分開投票也先推算一次。但是今次區選竟然有政黨在輸了之後才發現自己的選區多了一班新移民,如果他們的地區工作真的做得全面,又怎會有可能不知道選區的人口正在改變?

說到什麼是地區工作,正常的就是接受市民投訴,處理個案等。但這不是一個鬥多的遊戲,不是勤力便行。候選人更需要看到整區的改變趨勢,然後聯繫到政策的層面,看到選區將要變成怎麼樣,再針對這些改變和相關的政府政策來部署。這些是表面的地區工作,還有的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暗黑經理人」的統戰工作。這種事情泛民也有做,不過不知為何這幾年他們在這方面做得很差,理由你要自己問他們了。

統戰工作是很重要的,如果搶到一個互助委員會或者業主立案法團,就等於搶到一個橋頭堡。在一個互委會「插旗」之後,泛民的候選人就不可以進入大廈範圍拉票,之前說的那些人脈網絡就很難建立。候選人如果有朋友是大廈的居民,也可以靠朋友的身分硬闖,我們叫作「爆樓」。不過成功率很低,而且如果被發現的話,事情可以弄得很僵。

推行統戰工作要分新區和舊區。新發展的地區可以鼓勵支持者去選業主立案法團,將軍澳的屋苑就是這樣一個一個掙回來的。舊區因為既有的地方團體已經很有勢力而且不易滲透,可以建立新的地方團體去競爭。

競選部統戰 明星議員不按個人喜好行事
到了選舉之前的半個到一個月,「牌面經理人」會組織好義工隊,通常每個區有50至70人,另加20個瘋狂搖旗的小朋友。這時候經已組織好選舉當日的流程,例如估計人流會在什麼地方出現,不同時段人流的人口組成,需要在什麼時候有明星議員出現等。

到了選舉的那一天,我們會在區內借用一個地方,例如小學的教室來做協調中心。這地方除了擺放物資,還有職員不斷瘋狂打電話叫選民投票。電話卡?當然是由組織提供。也會安排自己人做票站調查,然後向競選總部更新該區形勢,不然怎麼知道要不要「告急」?

街站我們通常只會放一兩個人,因為只有極少的選民會因為見到街站才去投票。對於我們來說,所謂的游離票只是「沒有那麼『鐵』的鐵票」。之前說過的那個選民資料庫就是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拉票的對象是以每個20人的太極班為一個單位。

選舉天的「洗樓」最少要做兩次。第一次是去提醒今天是投票日,第二次去則查問投了票沒有,如果有的話則再問投了誰的一票,以「測試水位」確保掌握當時的形勢。

到了下午4至5時左右,多數選區的職員已經知道大概的形勢,並通知競選總部作最後的協調。總部有明確的機制決定在什麼的情可以告急,然後調動明星議員出場助選。他們到場後要做什麼,可以逗留多久,全部有統一指示。有些明星議員可以一天走了十多個選區,全部要由總部安排,不准師父只為徒弟助選。

我聽說泛民那邊是完全沒有協調,到了下午6時就所有區都一同喊告急,而某些明星議員更只為自己的徒弟助選。結果告急的選區贏了數百票,以為會勝出的選區卻輸掉了。這種低水平的選舉工程,輸掉了實在不該怪別人。

贏得少也要「照肺」 大勝理由
噢,說遠了。當一個選區被確定為「形勢緊急」,助選團會立即從街站撤退,全軍總動員去「洗樓」。街站真的是沒有用處的,要贏就要「洗樓」。那天我看見「對家」竟然有二十多個義工在他們的街站處無所事事,沒有人委派工作,怎可能不會輸掉?

這就是我們的選舉工程了。它的動員能力,其無孔不入的程度,我自己也覺得嚇人。

至於抹黑這回事,之前說的大調查也包括做敵營研究,如何進行就要看該區「暗黑經理人」的風格啦。如果對方是連任議員的話,便針對對方在任期間有沒有終飽私囊,招數有很多的。這回事泛民也做,不只是我們,每逢選戰都會互相抹黑,見怪不怪。

唉,雖然我不替泛民打工,但暗地裏其實是個民主派,看見泛民輸得這樣徹底也很難過。但我更傷心的是泛民好像不會從錯誤中學習,現在只懂得互相推卸責任。我們這邊就算是贏了,如果只是贏數十票的話,還是要回去「照肺」的!組織花了這麼多心血去幫你,你還是只能夠贏數十票,當然是有問題啦!贏了仍然會去做檢討,這就是大勝的理由。

你問我們是如何為選舉佈局,就讓我告訴你:選舉雖然是4年一度,這卻是一台4年來從無間斷,不停運轉的選舉機器。

答:陳永仁
一個在建制派工作的民主派。區選過後眼見各路人馬爭相解讀各候選人戰勝戰敗的理由,決定把他所認識的建制派選舉工程公諸於世

問:費臣
一個在民主派打滾的建制派。區選過後在某個天台遇上了陳永仁,聽他說盡那些無從查證的內部見聞之後,決定如實紀錄讓公眾自行判斷是非真假

編輯:周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