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與fb 易成婚變導火綫
經濟日報
8/13/2012
【經濟日報專訊】過度沉迷facebook、WhatsApp有機會令伴侶或婚姻關係「亮紅燈」!多間婚姻輔導機構發現,近年夫妻因fb等科技平台而產生的摩擦爭執求助上升,有太太發現丈夫透過WhatsApp與第三者「偷情」,決定分居。
另有80後年輕夫婦慣用WhatsApp溝通,只講「take care」和「ok」,溝通「短訊化」,太太恐感情轉淡而求助。
http://diguk.com/dating
本港的離婚數字有增無減,去年司法機構發出的離婚判令達19,597宗,較10年前的13,425宗大增近46%。公教婚姻輔導會婚姻調解服務督導主任鄧周小玲舉例,有結婚逾20年的夫妻,太太發現丈夫經常「頭耷耷」用iPhone傳WhatsApp,雖然日日準時回家,溝通卻愈來愈少,其後太太發現丈夫於WhatsApp上與第三者互「說」情話,更日日互相提醒起床,太太心痛難耐,決定分居。
易結識異性 沉溺致摩擦
香港家庭福利會調解服務主任黃陳子英亦發現,夫婦間因上網或過分沉溺fb導致的摩擦有增加,尤以20、30歲年輕人為主。她解釋,夫婦雙方均易於fb上結識異性,繼而發展婚外情,過程中難免在fb上打情罵俏或甜言蜜語,甚至張貼親暱相片。
夫婦間可在fb上找到對方的越軌行為,有求助個案因難忍對方不忠,決定離婚,亦曾有妻子因懷疑丈夫有外遇,每天按捺不住經常監察丈夫網上行為,令兩人關係變得更緊張。
溝通短訊化 只說take care
黃陳子英表示,有太太抱怨丈夫經常託辭工作忙碌,但放工回家便馬上開電腦玩fb,根本沒溝通,對此有微言,甚至互相指摘。她認為,夫婦雙方應保持情感上交流,與其在fb留言,倒不如親口說聲「我愛你」。
社交平台除助長婚外情,亦令年輕夫婦因太過依賴短訊傳情,致言語溝通障礙。提供婚姻輔導的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高級經理吳慧琪舉例,有80後情侶拍拖期間,一直慣於用短訊、WhatsApp溝通,結婚半年後,雙方開始出現摩擦,原因是女方認為男方不再如以往疼惜自己,因丈夫以前經常以WhatsApp傳「我愛你」、「我好掛住你」,但婚後不再出現。
吳解釋,因男方不善以說話表達感情,溝通上更見「短訊化」,如只說「take care」、「ok」,沒帶太多個人感情,最後太太因不覺被愛而求助。
想法不同 科技成「第三者」
港大家庭研究院創辦總監李維榕表示,科技影響「捉姦」方法,過往有懷疑的一方會聘用私家偵探查對方是否出軌,但現今已不用假手於人,先查對方的手機紀錄便可;她認為夫婦兩人若一方想溝通,另一方卻寧與高科技產品「交流」,往往構成矛盾,令科技成為兩人間的「第三者」。
從事婚姻研究、前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趙雨龍形容,相處但欠缺交流的伴侶為「親近的陌生人」,兩人相對時欠缺交流,只會增加疏離感。
事實上,外國亦發生不少因fb導致婚變事件。早前美國婚姻律師協會訪問1,600名律師會員,發現66%的離婚和監護權訴訟是從fb的內容蒐集偷情證據。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b.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b. Show all posts
Monday, August 13, 2012
Wednesday, February 29, 2012
免費apps暗蒐私隱 允偷拍截聽 fb擅閱短訊 憤怒鳥查通話對象
免費apps暗蒐私隱 允偷拍截聽 fb擅閱短訊 憤怒鳥查通話對象
明報 – 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
【明報專訊】英國傳媒揭發不少智能手機的免費或廉價apps使用條款,隱藏泄露私隱的陷阱,一旦答允條款,就會授權程式開發商蒐集用戶個人資料和照片,甚至調查行蹤和通話對象等。例如facebook及雅虎的使用條款,就允許查閱用戶的手機短訊,而YouTube及Flickr更可隨時遙控用戶的手機拍照拍片。有部分apps理論上還准許截聽電話或在用戶不知情下打收費電話。
http://easss.com/cell
facebook:測試用途 資料無交第三者
《星期日泰晤士報》調查英國50個流行Android apps(應用程式),發現其中6個,包括社交網facebook及Badoo、Yahoo!Messenger和照片分享網站Flickr,在Android apps使用條款中,授權開發商閱讀用戶儲存於手機或SIM卡的短訊。其中fb的條款,要求用戶准許fb接收、處理、撰寫及閱讀短訊。fb回應時強調,雖然徵求了用戶授權,但目前僅限於測試用途,並未閱讀過大多數用戶的短訊,亦沒有將有關資料轉售第三者。雅虎及Flickr則稱,此做法是為了「安全要求」。Badoo則表示,只會查閱與SMS付款系統相關的短訊。
七成人下載不讀條款
該報調查指出,七成手機用戶很少或未有閱讀apps使用條款,就同意下載。iPhone一些apps的用戶條款,更長達1.7萬字,相信絕少人會仔細閱讀。部分公司有時更會未經授權擅取資料,例如twitter承認其iPhone app在用戶不知情下,會複製用戶手機的電話簿。
允開發商擅自打電話
報道又稱,受歡迎遊戲憤怒鳥亦會調查用戶身處的位置及通話對象。部分小規模開發商的apps更會截聽電話,例如Tennis Juggling Game經用戶授權後,可透過截聽用戶打出電話,將等候鈴聲變成廣告;即使用戶關閉程式,它仍會繼續截聽。開發商稱,新版本已刪除有關條款。
Justin Bieber Droid Wallpapers app的條款就更離譜,除追蹤用戶位置、監察全部網上瀏覽資料、識別用戶的電郵及fb帳戶,更可擅自打電話。報道發現,在50個受查apps中,有8個容許開發商打電話。專家警告,部分apps可能在用戶不知情下打貴價收費電話。
負責Android平台的Google回應稱,他們的下載系統,有提醒消費者每個app可能取用客戶什麼數據,客戶要在同意後才能下載。但業界專家指出,很多apps只是軟件開發商的掩飾工具,真正目的是蒐集大量個人資料。部分資料會被轉售廣告商,令用戶收到大量垃圾信息和廣告。雖然資料轉售時,用戶姓名會被隱去,但專家認為被蒐集的資料太大量,仍可能令用戶身分曝光。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