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養和醫院.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養和醫院. Show all posts
Tuesday, September 4, 2012
香港養和醫院引入智能互動機械臂 無痛換膝頭
港引入智能臂 無痛換膝頭
明報
9/05/2012
養和醫院引入全港首台智能互動機械臂,可精確置入人造關節假體,養和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主管胡永祥表示,機械臂整合數據後可引領醫生切割及置入假體。
價值逾千萬元的互動機械臂可減少手術偏差,令病人免受假關節置入位置不當的痛楚。
【明報專訊】本港過往膝關節手術全憑醫生肉眼判斷位置,出現偏差或會令病人手術後感痛楚。有私家醫院斥資逾千萬,引入全港首台智能互動機械臂,可精確置入人造關節假體,誤差少於1毫米或1度,減少病人出現痛楚。新技術也可望減病人輪候手術時間,養和醫院預計,每年可為200至300病人治療。
誤差少於1毫米 減病人痛楚
養和醫院在本年6月中,引入亞洲首台智能互動機械臂,以新科技進行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至今已為8名病人施手術。養和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表示,新技術配合電腦導航系統,預先分析病人關節屈伸及韌帶鬆緊狀况等,從而調整人造關節假體的最佳位置,機械臂整合數據後,可引領醫生切割及置入假體,若醫生控制機械臂時偏差多於1毫米,機械臂亦會自動鎖定位置不動,防止誤差,現時該技術準確度可達97%,遠高於傳統手術的85%至90%。
胡永祥說,部分關節置換手術由於關節位置較難拿揑準確,難度遠高於全膝關節置換,傳統手術更全憑醫生肉眼及主觀感覺判斷受損膝關節位置,故未必能控制好偏差,醫生至少要進行逾百次手術才可累積相當經驗,故一般較少進行相關手術;在引入新機械臂後,可減少手術偏差,「A醫生同B醫生做(的效果)都可能差唔多」,有助減少手術輪候時間。
胡永祥稱,現時全港醫院1年合共最多只做到千多宗傳統部分換骱手術,引入新技術後,預計養和每年已可為200至300個病人施手術。
病人或免做物理治療
另外,不少病人換骱 後,康復期往往需數月,胡表示,不少病人每做物理治療都因疼痛而「聲淚俱下」,新技術因減低偏差,有病人翌日已可下牀,甚至可不用做術後物理治療。機械臂置換關節手術費用逾20萬元,傳統手術則約15萬元。目前機械臂主要用於膝關節手術,養和醫院預期將來或把技術擴展至髖關節手術。
Friday, March 9, 2012
拆解 激光矯視後遺症謬誤 養和醫院眼科醫生張叔銘
拆解 激光矯視後遺症謬誤
eastweek 445期 2012-03-07
最近台灣有一名被譽為激光矯視之父的眼科教授,指施行二十年的激光矯視手術後遺症多多,病人近年紛紛出現視力衰退及各種病變,得不償失,在基於安全理由下,決定封刀云云……他的言論不但在台灣本土引起恐慌,亦令鄰近港人心存不安及疑惑,到底激光矯視會否有長遠後遺症呢?眼科醫生張叔銘為大家詳細拆解。
激光矯視技術於十六年前引入香港後,儀器不斷改進更新,目前最新的飛秒激光儀已發展至第四代,技術更精準。
http://easss.com/eye/lasik/hk
光矯視技術不斷進步,一兩年間便換新代,最新的飛秒激光於○四年引入至今亦已發展至第四代,手術後的發炎機會率更減至約二千分之一,而隨着儀器的進步,近三年術後角膜炎個案已經再沒有出現。然而在這時聽見激光矯視的後遺症會於二十年後出現,令不少已接受手術的人擔憂,打算接受手術的亦可能卻步。到底,這些言論是否可信,是否有根據?
養和醫院陳蔭燊視力矯正中心主任張叔銘醫生說,香港的激光矯視技術於十六年前由養和引入,最初的一百個都是養和的醫護同事,當中包括行政經理李維文,至今沒有人因為接受激光矯視後而出現視力衰退。而養和至今共進行逾八萬個個案,亦未有遇見如該名教授所指的長期發炎至視力下降的後遺症投訴。
張叔銘醫生指出,激光矯視後如有角膜退化,會在一兩年內出現,斷不會二十年後才出現!
張醫生說,矯視技術有四十年歷史,最初是用手術刀切開角膜,然後用儀器打磨,改變角膜弧度。
但由於當年用刀切割未夠精準,故很多時八百度近視患者在矯視後仍有三百度,故未流行。
直至約二十年前出現激光技術打磨角膜,準確度提高,激光矯視便流行起來。
台灣的激光矯視技術在二十年前由眼科名醫蔡瑞芳引入,可說是亞洲醫療先鋒,故他有激光矯視之父的稱譽。據了解,他當年所用的是日本儀器,屬試驗性質,日本本土未批准作為醫療用途。
香港於四年後才引入,當時養和所引入的為德國製型號,獲歐盟批准作為醫療用途。
激光矯視是將角膜切開揭起打磨,矯正弧度。
發炎細胞浸潤角膜?
蔡瑞芳醫生批評激光矯視不可靠的言論,主要是手術後炎症潛伏在角膜內,在二十年後引致角膜退化。對此,張叔銘醫生有以下回應:「角膜如果有退化會在術後一至兩年出現,不會在二十年後才出現!」
蔡醫生所持的理由,是指手術前如有角膜發炎,當角膜長期被發炎細胞浸潤,形成慢性炎症,在大約二十年後角膜便會退化。
針對手術後發炎,張叔銘醫生解釋:「發炎包括紅腫的炎(Inflammation),以及受感染(infection)的發炎;如果病人在矯視前的炎症屬前者,通常由眼乾症造成,滴眼藥水可以解決;如果屬後者即有感染性的發炎,病人就不應進行矯視手術。」
台灣眼科名醫蔡瑞芳宣布停做激光矯視手術言論,在各地引起很大迴響。
eastweek 445期 2012-03-07
最近台灣有一名被譽為激光矯視之父的眼科教授,指施行二十年的激光矯視手術後遺症多多,病人近年紛紛出現視力衰退及各種病變,得不償失,在基於安全理由下,決定封刀云云……他的言論不但在台灣本土引起恐慌,亦令鄰近港人心存不安及疑惑,到底激光矯視會否有長遠後遺症呢?眼科醫生張叔銘為大家詳細拆解。
激光矯視技術於十六年前引入香港後,儀器不斷改進更新,目前最新的飛秒激光儀已發展至第四代,技術更精準。
http://easss.com/eye/lasik/hk
光矯視技術不斷進步,一兩年間便換新代,最新的飛秒激光於○四年引入至今亦已發展至第四代,手術後的發炎機會率更減至約二千分之一,而隨着儀器的進步,近三年術後角膜炎個案已經再沒有出現。然而在這時聽見激光矯視的後遺症會於二十年後出現,令不少已接受手術的人擔憂,打算接受手術的亦可能卻步。到底,這些言論是否可信,是否有根據?
養和醫院陳蔭燊視力矯正中心主任張叔銘醫生說,香港的激光矯視技術於十六年前由養和引入,最初的一百個都是養和的醫護同事,當中包括行政經理李維文,至今沒有人因為接受激光矯視後而出現視力衰退。而養和至今共進行逾八萬個個案,亦未有遇見如該名教授所指的長期發炎至視力下降的後遺症投訴。
張叔銘醫生指出,激光矯視後如有角膜退化,會在一兩年內出現,斷不會二十年後才出現!
張醫生說,矯視技術有四十年歷史,最初是用手術刀切開角膜,然後用儀器打磨,改變角膜弧度。
但由於當年用刀切割未夠精準,故很多時八百度近視患者在矯視後仍有三百度,故未流行。
直至約二十年前出現激光技術打磨角膜,準確度提高,激光矯視便流行起來。
台灣的激光矯視技術在二十年前由眼科名醫蔡瑞芳引入,可說是亞洲醫療先鋒,故他有激光矯視之父的稱譽。據了解,他當年所用的是日本儀器,屬試驗性質,日本本土未批准作為醫療用途。
香港於四年後才引入,當時養和所引入的為德國製型號,獲歐盟批准作為醫療用途。
激光矯視是將角膜切開揭起打磨,矯正弧度。
發炎細胞浸潤角膜?
蔡瑞芳醫生批評激光矯視不可靠的言論,主要是手術後炎症潛伏在角膜內,在二十年後引致角膜退化。對此,張叔銘醫生有以下回應:「角膜如果有退化會在術後一至兩年出現,不會在二十年後才出現!」
蔡醫生所持的理由,是指手術前如有角膜發炎,當角膜長期被發炎細胞浸潤,形成慢性炎症,在大約二十年後角膜便會退化。
針對手術後發炎,張叔銘醫生解釋:「發炎包括紅腫的炎(Inflammation),以及受感染(infection)的發炎;如果病人在矯視前的炎症屬前者,通常由眼乾症造成,滴眼藥水可以解決;如果屬後者即有感染性的發炎,病人就不應進行矯視手術。」
台灣眼科名醫蔡瑞芳宣布停做激光矯視手術言論,在各地引起很大迴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