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6, 2012

孟加拉製衣廠大火137死 本港利豐集團有委託代工

孟加拉製衣廠大火137死 利豐委託代工
明報 
11/26/2012

孟加拉一座8層高製衣廠大廈發生該國近年最嚴重火災,大火焚燒長逾17小時。

【明報專訊】孟加拉一座8層高製衣廠大廈發生該國近年最嚴重火災,自周六晚起大火焚燒長逾17小時,場內逾千職工,許多均逃生無門,釀成至少137死多人傷。部分人逃命時互相推撞踐踏或冒險跳樓,結果亦傷重不治。起火工廠有為本港利豐集團和荷蘭的C&A等國際牌子,生產T恤、Polo衫和羊毛外套。




肇事Tazrin Fashion製衣廠位於孟加拉首都達卡北郊工業區,僱有約1500職工,一年營業額3500萬美元。製衣廠於周六晚夜班工作時間,疑因電線短路引起二樓棉花倉庫率先起火,火舌隨後迅速往上蔓延各層。由於孟加拉消防車一般不夠水滅火,火場一帶也缺乏可用水,消防員難以控制火勢,火焰冲天,數公里外都可見到。

逃生無門 被迫跳樓亡
很多工人眼見火舌逼近或抵受不了濃煙,不惜冒險從高層躍下逃亡,惟當中頗多當場摔死或傷重不治。一名42歲女工送院後道﹕「廠內有逾千工人被困。我從4樓跳出窗外逃生,結果跌落鄰近三層高建築的天台。好些人跳樓死了。」一名消防隊長說﹕「這間廠雖然有三道樓梯,可是出口皆要通過地面起火位置,沒有出口直通戶外,所以工人無法落樓逃出來。」

現場外聚集心急如焚的工人親屬和民眾多達數千,有人頻頻打手機了解廠內親友情况。其間,一批工人家屬和工友怒轟消防「滅火慢吞吞」,憤而破壞一輛消防車,要當局出動警力控制現場情緒。當地報道稱,起火逾4小時,消防員還未到場灌救,被困工人才試圖跳樓亡命。

利豐難過 允供援助金
利豐發言人昨晚稱,對火災中有工人遇難非常難過,並向死者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利豐已參與為幫助受影響人士的應急援助行動,每名死傷者的家庭將獲利豐發放10萬孟加拉幣(約9300港元)。馮氏慈善基金將為死傷者的子女成立教育基金。」

孟加拉的製衣業是該國出口支柱產業,佔出口總值約78%,亦是繼中國之後的第二大成衣出口國,產品主銷歐美。全國有約4500間廠,約300萬名製衣工人,九成是女工。由於工資低廉,吸引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委託該國廠商生產,惟當地製衣廠房普遍忽視消防和安全設施,加上廠房通常建於狹窄街巷之間,甚少可容消防車抵達的通道,以至屢生火災造成傷亡。自2006年以來,至少已有500名孟加拉人死於製衣廠火災。不過Tazrin Fashion老闆否認廠房物業安全措施不足。
(綜合報道)

南亞血汗製衣廠 時薪2.7元
明報 

【明報專訊】隨着中國勞工生產成本上漲,近年不少成衣商都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人工更低廉的孟加拉和印度等南亞國家,也令當地的血汗工廠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在印度,一批國際知名服裝品牌製衣工人近日便在一個民間法庭上,控訴廠方刻薄不仁。

國際非政府組織「亞洲基本工資聯盟」(AFWA)上周起在班加羅爾,就印度製衣紡織業工人的生活工資與工作條件,舉行民間聆訊。許多製衣工人俱作證指控廠方侵犯人權。

他們表示,雖然為資方生產大量的Gap、H&M、NEXT、沃爾瑪等國際品牌服裝,但所得月薪莫說買不起所縫製的品牌服裝,甚至維持生計也有難度,卻還遭資方剋扣工錢。

要求每小時製150件
育有兩子的42歲製衣廠女工薩卡瑪作證說,她的時薪僅相當於2.7港元,所以公餘必須打工幫補家計,惟依舊難求溫飽要負債度日。此外,她跟許多製衣廠工人一樣,一旦不達生產數額就有苦受。「他們要求每小時生產多達150件。

不達標便得受虐,巨大壓力儼如酷刑。我們不能休息、飲水或上廁所。工頭都在身後督促着。他們叫我們做『驢』、『貓頭鷹』(印度視為邪惡之物)、『狗』,又侮辱我們,當眾叫我們去死。」

AFWA提出,印度製衣紡織業工人的基本月薪,應定為12,096盧比(1689港元),但現實是他們連五成都領不到。
(觀察家報)

除夕酒店自助餐 盛惠2180貴過機票

除夕自助餐 盛惠2180貴過機票
經濟日報 
11/26/2012

每年聖誕新年,有市民愛到酒店吃自助餐過節,其中JW萬豪酒店The Lounge的除夕自助餐每位逾二千元。 

酒店聖誕新年自助餐價格比拼

【經濟日報專訊】經濟不穩,但飲食業看好明年前景,聖誕新年整體加價8%,更有酒店自助餐按年加逾3成,到半島酒店和JW萬豪酒店吃除夕自助餐,位位逾2,000元,貴過搭飛機;惟市民無懼加風,部分5星酒店訂位早在本月中爆滿。

有飲食業代表料本港食物質素走向兩極化,高檔食肆貴買貴賣,廉價食肆則要進一步走向「次等食材」。

http://easss.com/travel/hotel


本報格價顯示,今年酒店聖誕自助餐整體加價1.7%至32.9%。以尖沙咀凱悅酒店咖啡廳的除夕夜加幅最勁,由去年668元加至888元,加幅達32.9%;其次是The Ritz-Carlton Cafe 103,由去年728元加至888元,加幅達22%。

加幅排行第3位的半島酒店The Verandah,今年亦加價8.1%至21.6%,除夕夜收費每位需2,088元。JW萬豪酒店The Lounge的除夕自助餐,亦達2,180元一位,是本報格價的8家酒店當中,收費最高的一間。

部分酒店爆滿 對前景樂觀
以國泰近期推出的特惠機票,來回台北連稅僅需1,184元,到半島或JW萬豪酒店吃自助餐迎接2013年,貴過搭飛機。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及半島酒店發言人均指,聖誕新年部分日子的自助餐訂位,本月中已爆滿,

對本港前景感樂觀。尖沙咀凱悅發言人則表示,即使經濟前景不好,消費者亦會消費,且希望付出與質素成正比。

有提供聖誕到會的連鎖快餐店美心、大家樂及大快活,亦表示對前景樂觀。

大家樂集團總監(企業傳訊及品牌管理)熊子弦表示,環球經濟雖放緩,但聖誕是大節日之一,相信有助推高銷情。大快活行政總裁陳志成亦對今年聖誕市道樂觀。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解釋,由於應節食品及酒類成本漲一成,料聖誕飲食業整體加價8%。

泰米溝越南米 廉價食肆減成本
但事實上,本港食肆食材質素正走向兩極化。黃家和解釋,內地食材價格不斷上漲,令食肆食材兩極化,分別是優質及次等食材,有本錢加價的食肆會採用「物有所值」的方法,即加價及用優質食材,令客人感到「加得有價值」,而難以加價的廉價餐廳,會採用次等食材降成本。

港人愈吃愈次等的情況,早在食米反映。根據工業貿易署數字顯示,今年首10個月價廉的越南米進口量,已佔本港食米量35%,去年同期僅佔28%,較貴價的泰國米及內地米,今年分別僅佔51.2%及8.3%,去年同期則分別佔61%及9.3%。

米商李豐年指,愈來愈多食肆選用越南米,因一噸只需600至800元,反觀內地米一噸800元,泰國米一噸1,100元,食肆泰、越「溝米」比例,亦由最初2、8,變成5、5比例。

黃家和預料,食肆全球採購食材勢成趨勢,逐步減少使用內地食材的比例,他上周五到越南數天視察食材品質,日後引入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老撾等地食材,料食材成本整體可降5%至10%,本港現時已有越南罐頭及食品售賣。

教院學者﹕小班教學需硬件教法配合 「只減人頭無意義」


教院學者﹕小班需硬件教法配合 「只減人頭無意義」
明報 
11/26/2012

教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指出,「小班不能單講數字」,認為教師需改變教學法,配合學校硬件設備,雙管齊下才能發揮小班教學的效能。

【明報專訊】升中人口未來3年將大跌1.1萬人,學界認為是中學推小班教學的契機,教育局最終推出「211」方案,未來3年學校可將每班人數由36名減至32名。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接受專訪指出,按小學小班經驗,中學「只減每班人數無意義」,認為必須配合教學法及其他硬件設備,否則無助提升教學質素。

本港小學自2009年起推行小班教學,至今已有七成小學採用每班25人小班,而大班則為30人一班。教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坦言,現時仍未有大型研究檢討小學小班成效,但根據本港個別學校經驗和海外研究,小班教學可達至提升學生成績、增加師生互動、加強學生專注力的三大優點。

對一刀切推行有保留
對於中學應否推行小班,陳錦榮同意中一新生人數下跌是中學推小班的契機,但對於是否全港中學一刀切推行則有保留。他直言:「中學只減每班人數無意義。」建議在現時學生人數較少的弱勢學校試行小班,並以這些學校為例子,研究中學行25人小班的效用。

六角形七彩書桌方便分組
陳錦榮認為,推行小班教學除減每班人數,亦要從師訓和學校硬件設施兩方面入手,提升小班教學質素。他認為師訓非常重要,因為小班講求「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法,與現時「教師主講、學生吸收」的模式不同。若教師欠缺培訓,將無法發揮教學法的優點,教師隨時因效果不彰而走回舊路,無助提升小班教學效能。

為了配合教師落實教學法,學校需以課室硬件設施配合。陳錦榮舉例,若學校推「合作學習」,課室枱櫈形狀及顏色需經特別設計。以枱為例,形狀可由傳統的長方形改為六角形,方便學生組成不同小組上課;另枱的顏色可由單一顏色改為多種顏色,方便教師為學生在分組討論時,為不同顏色枱的學生分配不同角色。至於「探究學習」則可以電子學習配合,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上網蒐集資料。

Friday, November 23, 2012

威南縣榴槤園促銷果王之王 逾百老饕爭品 黑刺

榴槤園促銷果王之王 逾百老饕爭品“黑刺”
北馬 地方新聞  2012-11-16 
南洋商報

中國女郎吃得津津有味, 一點也不失態。


(威南15日訊)來自威南縣的今年度果王之王“黑刺”榴槤大唱豐收,園主今早在其園地舉辦榴槤促銷會的消息在口耳相傳下,百餘名公眾湧上果王山一品“王中王”黑刺的美味。

中國女郎慕名而來

被“黑刺”吸引來的百餘名公眾今早9時即已來到威南威利斯裡雙溪堡(Sungai Boang)果王山等候,直等到11時許主要嘉賓蒞臨主持推介禮後才開始大快朵頤,人群中也出現多名中國籍女郎及衣著光鮮的婦女。

http://easss.com/travel/hotel

榴槤園主廖石乾(52歲)是在今年6月間參加由檳州政府主辦、檳州農業局策劃的果王榴槤大賽上,以其20多年榴槤老樹“黑刺”擊退眾對手,登上今年度果王之王寶座。此賽會共獲得逾15名榴槤園主參賽。


多接駁栽種

據廖石乾指出,以接駁栽種的“黑刺”榴槤需要4年時間才能結果子,而以幼苗方式栽種的話則需6年時間,因此,其果園多數以接駁方式栽種“黑刺”。

通常在榴槤季節時,園丘每天收成約600公斤,以批發方式出售。

劉子健:次季唱豐收 要吃“黑刺”去威南
掌管檳州農業及農基工業委員會的行政議員劉子健說,今年第二季的榴槤產量大豐收,因此,州政府第二度向榴槤饕客推介本年度檳州榴槤冠軍得主“黑刺”。

“今年6月首度推介‘黑刺’後取得良好反應,檳島許多老饕尋找滿足食慾,但檳島‘黑刺’已漸少,而威南卻盛產,遊客可前來威南品嘗。”


他說,不僅是檳島浮羅山背盛產品種優良的榴槤,威省一帶也不遜色,今年度檳州果王之王賽冠軍“黑刺”來自威南區,足證明威省農戶也能種出名種榴槤。


僅接1染病案例

劉子健指出,目前他僅接獲1宗榴槤果出現病症案例,不過,他呼籲全檳果農密切關注本身果園,一旦發現果樹出現病症,即刻向各縣屬農業局官員呈報及提供樣本,以便當局協助化驗尋求解決方案。

他指出,他接獲的投報是在檳島,病症影響榴槤外皮導致呈現黑色素,並沒有影響內部果肉。

他促請果農一旦發現果樹或果實病症時,應尋求農業局官員協助,同時向農業局索取各類資訊克服困境。

廖石乾呵護栽培24年 黑刺榴槤一舉奪果王雙獎

廖石乾呵護栽培24年 黑刺一舉奪果王雙獎
北馬  2012-07-28
光明日報 

擁有40年種植經驗的廖石乾,自小時就對榴槤存有很濃厚的興趣。


(威南28日訊)8歲就跟隨父親到果園學習農耕種水果,40年的種植經驗,使廖石乾慧眼發掘“黑刺”品種。25年後,“黑刺”果然不負廖石乾的細心栽培,一舉拿下“最佳榴槤”比賽的冠、季軍,雙喜臨門。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連榴槤也不可貌相。25年前,朋友告訴廖石乾,他在無意間發現園中有一棵榴槤樹,長出外殼有“黑刺”的榴槤,外形是圓形的


感覺圓形榴槤沒怎樣

根據廖石乾的經驗,圓形榴槤的果肉味道並不怎麼樣,所以他毫無興趣。

1年後,朋友又拿“黑刺”讓他品嚐,為了不讓朋友失望,他就嘗試“黑刺”。


一吃之下覺得“黑刺”肉質好、味道香,大感意外和驚喜,所以就跟朋友要了“黑刺”的樹苗裁植。


http://easss.com/health/raw


52歲的廖石乾其實在去年已經參加榴槤比賽了,不過因為榴槤樹被松鼠以及老鼠摧毀,所以他臨時以另外一顆榴槤樹的產品參選,結果只獲得安慰獎。今年他捲土重來,終於在逾百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連中雙元,“揚眉吐氣”。


黑刺打敗名榴槤突圍

檳島榴槤聞名遐邇,檳城航空趁此趨勢推出“吃榴槤”配套,證明了榴槤在檳城已成為吸引遊客的其中一個項目。

龍蝦”、“貓山王”、“葫蘆”、“紅蝦”、“坤寶紅肉”、“小紅”等等是最常聽到的上等榴槤品種,現在“黑刺”名列前矛,萬千寵愛於一身。


廖石乾受詢時指出,他在小時候就跟着爸爸到果園學種水果,而他最喜歡種的水果是榴蓮。


“一般上,好的榴槤外形是橢圓形的,所以我一開始聽到“黑刺”是圓的,就沒興趣了,後來吃了才知道肉質特佳。”

他現有3個園坵,分佈在三巴央、五公司以及雙溪堡。單單“黑刺”,就有600至700顆棵。

產量最高之時,日產200至300粒“黑刺”。


水分氧氣充足 山坡地最適合種果王

廖石乾指出,除了榴槤品質,土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山坡地是榴槤的最佳種植地。因山坡地擁有足夠的水分以及氧氣,平地種植的榴槤差多了,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種榴槤並沒有什麼秘訣,每半年必須施肥一次,不過,他所採用的肥料都是“果子肥料”,少用化學肥料
“為了改良及生產出較好的黑刺品質,我採用“接種”方法,不過是用本地榴槤樹苗,並非國外。”

針對檳州行政議員劉子健建議園主們專業經營農耕,向州政府申請優良園丘證書以便吸引遊客前來光顧吃榴槤,廖石乾說他目前還沒有意願,也沒有時間把榴槤園丘發展成旅遊勝地。


“因為我還有其他水果園坵、油棕園要打理,一旦榴槤園發展為旅遊勝地,我就完全無法應付的。”


猴子最愛吃榴槤 山豬松鼠也喜歡

被問及種植榴槤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廖石乾說,猴子是榴槤園坵首要的敵人,山豬及松鼠也是破壞王之一,而且它們極度聰明,很難對付。

“之前我叫人來捉,捉了它們又會再來,都是徒勞無功,而且猴子繁殖也頻密。在晚上時段,假如有榴槤掉在地上,嗅覺靈敏的它們就會馬上聞味而來吃榴槤,人的動作比不上它們。”


逾10年樹齡果肉較香

他說,只有10多年以上的榴槤樹,生產出來的榴槤才是極品,而且果肉也會比年輕的樹齡來得香。

他指出,他早就有參加檳州榴槤大賽的念頭,不過沒採取實際行動去參賽,一直到去年,才報名參加。


“去年參賽得安慰獎的榴槤樹齡,只有3、4年而已,所以榴槤味道比較輸一點。”


威省榴槤首次摘冠

今年,他終於圓了夢想,以“黑刺”奪冠,此外,這也是威省榴槤首次在該榴槤大賽拿下冠軍寶座。

“之前都是檳島榴槤獲得最佳榴槤獎,此次以“黑刺”得獎,是我們威省榴槤園主值得驕傲的事。”他說,在參賽之前他還對工人說,倘若今年沒能拿下冠軍,他就不會再參加任何榴槤大賽了。 

辦回鄉卡要交照片光碟 現場影快相可即時傳遞 收費$40

辦回鄉卡要交照片光碟 
現場影快相可即時傳遞 收費$40
11/24/2012
Apple HK

由下月10日起,市民申領回鄉卡時須一併遞交數碼相片



領回鄉證要交碟 中旅社勁擾民
回鄉證照片新規定 申請需連光碟提交 Video
The Sun

http://q.gs/2dQz7


【本報訊】香港居民申請或換領回鄉卡,下月10日起手續將比現時繁複。中旅社透露,回鄉卡申請人除了要提供一張彩色近照,另要自備一張儲存於光碟內的數碼相片,再親自到中旅社證件中心辦證;相片規格更嚴謹,包括頭髮不能遮擋眉毛、雙耳及眼睛,也不能佩戴粗框眼鏡及避免濃妝。中旅社解釋是配合內地出入境管理局的指引。

記者:譚靜雯

中旅社目前在香港有七個辦證中心,為香港居民辦理新領、換領、補領回鄉卡。按現行規定,申請人需提交一張近半年內拍攝的正面彩色近照,相片背景為純白色,大小則為40毫米(闊)x50毫米(高),或不超過45毫米(闊)x55毫米(高)。但為配合內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已實施的「出入境證件相片照相指引」,下月10日起,回鄉卡申請人須遵守最新的相片規格。


■黎錫明稱,中旅社的快相機可一條龍處理紙質相及數碼相。
不可利用USB手指

中旅集團證件業務部高級經理黎錫明稱,回鄉卡申請人的相片除了要清楚顯示面容特徵,尺寸將改為33毫米(闊)x48毫米(高),背景仍是白色,並需張貼在申請表上。另申請人需額外準備一張數碼相片,並燒錄到光碟中一併提交。但他提醒申請人自攜辦理的數碼相片圖像格式應為JPEG檔案,一張光碟只能放一張數碼相片,也要以英文字母或數目字命名。到證件中心辦證時,須把光碟交予職員,透過中心內的數碼檢測平台檢視相片是否符合規格,合格就會即時上傳並打印合格證,再憑合格證辦理手續。


黎錫明指,基於安全及保安考慮,申請人不可以利用USB手指裝置提交數碼相片,「USB手指可能有電腦病毒,或者有惡意程序盜取到機密資料」。為了方便市民辦證,中旅社已與一間大型快相供應商合作,在各證件中心增設兩至三部的快相設施,「每次收費40元,快相供應商會提供四張相片,仲會幫你處理數碼相,影完相後會即時傳去檢測中心,唔合格嘅相可以重新拍攝,唔會額外收費」。


頭髮不能遮擋雙耳

他又稱,即將實施的相片規格比以往更嚴謹,申請人的頭髮不能遮擋眉毛、雙耳及眼睛,也不能佩戴粗框眼鏡及避免濃妝,建議不要穿着太淺色的衣服。

其實翻查資料,現時申請特區護照、辦理美國簽證等,申請手續簡單,申請人可選擇網上申請,並將特定檔案格式的數碼相片上傳,有別於回鄉卡,需要申請人自行燒錄數碼相片光碟,並親身遞交。


回鄉卡新相片規格注意事項

實施日期:12月10日
申請人需遞交兩張相片:一張紙質貼在申請表,
一張燒錄到光碟的數碼相片(給簽發機關審批及造證)
紙質相片規格和注意事項:
‧33毫米(闊)x48毫米(高)
‧背景純白色
‧宜穿深色有領衣服,不應穿白色衣服
‧頭髮不能遮擋眉毛、雙耳及眼睛
‧不能佩戴粗框眼鏡
‧避免濃妝

數碼相片規格和注意事項:

‧圖像檔格式為JPEG
‧圖像為24位RGB真彩色
‧圖像尺寸:寬354像素、高472像素;寬高比為3:4
資料來源:中旅社  

肯德基 KFC 麥當勞 原料雞 吃抗生素45天速成


肯德基原料雞 吃抗生素45天速成
明報 
11/24/2012


45天速成雞賣通街
落藥45日谷肥雞 供貨內地KFC麥記 Video
The Sun
http://q.gs/2dQlE


【明報專訊】聲稱為內地肯德基、麥當勞提供雞肉的山西粟海集團,被指用大量的工業鹽、氯化膽鹼原料配成飼料餵雞,工人說,飼料內加入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

集團回應指給雞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藥一樣,並非不可接受」。肯德基則稱粟海僅佔其雞肉採購量1%左右,將加強檢驗並根據調查情况作相應處理,麥當勞則稱粟海非其供應商。

中國經濟網報道,山西粟海集團近日向農民推廣養雞致富,聲稱從雛雞到成品雞只需要45天。推廣人員稱,農戶養的雞由公司統一配料、供藥和回收,最後進入麥當勞、肯德基和一些大型超市,一年可以養5、6批,每隻雞可賺2到3元人民幣。

肯德基﹕只佔採購量1%
粟海集團在山西萬榮、平陸等多地都有簽約養殖基地,所有養殖場都由集團提供飼料。據養殖人員稱,飼料有3種,前10天吃一號飼料,是增加營養的;然後吃2號料,是長骨骼的;最後15天吃3號料,是長肉的,一天能長2到3両。

粟海飼料廠佔地10餘畝,離遠就能聞到令人反胃的氣味。車間內有大量的工業鹽、氯化膽鹼原料,工人們不時把粉末狀原料倒入機器中加工。據工人解釋說,「這些飼料配了藥,有添加劑,具體是什麽不知道,但對人體肯定有害,周邊的蒼蠅都毒死了,年輕人都不敢在這裏幹活。」

為保證飼料質量,該公司還有專門的配藥車間。車間內有很多瓶罐貼有各種化學名稱,既有重金屬的硝酸銀,也有滅菌的藥劑。配藥員將藥配好後,交給工人加入不同型號飼料中。

「飼料邊的蒼蠅都毒死了」
簽約養殖農戶稱,按要求,一棚養5000隻雞,密度大很易生病,解決方法就是不斷餵藥,提高雞的抗病能力。因生長周期僅有45天,雞不等發病就被集團運走,流入餐廳。但粟海集團不准養殖戶私自從外面購藥。

對於雞隻驚人的生長速度,粟海回應稱,與激素無關,而是雞種經過精心選育,把飼料轉化為肉的能力實現了「鳥槍換炮」的飛躍。而工業鹽是軟化水質的,氯化膽鹼也是國家允許使用的營養性飼料添加劑。至於給雞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藥一樣,並非不可接受。」強調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小到「可以忽略」。

Tuesday, November 20, 2012

自家教育:為甚麼要搞教育奪權?

自家教育:為甚麼要搞教育奪權?
9/15/2012
Simon Chau 周兆祥 2001

2001年1月,新世紀剛開始,忽然有一位家在大埔的爸爸,帶著女兒在傳媒的錄音機與鏡頭前面侃侃而談,掀起了新世紀的教育話題:原來他不滿學校對待女兒的情況,憤然讓她不上學,自己在家裡教育她。於是此事上了日報頭條,電子傳媒紛紛「大搜索」,一時滿城談論,電台的熱線節目不斷有關於入學問題的討論。

http://www.facebook.com/homeschool1

當然,不用說,過不了幾天,香港社會又會忘記此事,好像甚麼也沒有發生過。很少人知道,這場「鬧劇」背後有著重大的文化意義:綠色教育改革開始蘊釀,大眾第一次聽到「自家教育」(home education)的呼聲。

對於未掌握箇中背景的人,實在難以明白怎麼會有父母甘冒大不諱讓子女留在家裡不上學。難怪在傳媒的描述之下,那位爸爸是個不負責任的瘋漢,這是一場娛己娛人的鬧劇,自家教育是個笑話(或不切實際的理想)。教育署的官員不遺餘力強化這種誤解偏見,不惜暴露本身的無知與心胸眼界狹隘。

自古以來,世界各地99%以上的人都未上過學,而是在家裡「受教育」,他們自小在家庭中得到的,是適合人性需要也配合社會需要的東西,日後做人所需的一切從不欠缺。(天下間所有動物都是這樣,從未聽過小鳥要入學去學飛學築巢、小蜘蛛要入學去學結網學交配。)到了20世紀那個所謂「現代化」社會浪潮泛濫,才處處搞出了監獄式、染缸式、馬戲班式、工廠式的「學校」,完全違反自然本性打著教育之名做齊所有反教育的惡行,誤盡蒼生。

所以,「自家教育」是對時下所謂「教育」工作的抗議、控訴、鬥爭奪回主權的行動。

教育綠化浪潮乍現

早在廿多年前,西方各國都已經有自家教育的民間團體成立(阿祥住在英國時就加入了當地的一個,叫做 Education Otherwise),因為各國各州各市各鄉鎮都有家庭在實踐,成為綠色運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究竟共有多少人正在這樣做,其實人數極難掌握,因為大部分自家教育都是默默「地下」進行,不少斷斷續續(即是有幾年入學、有幾年不上學)。但據比較可靠的估計,目前(2001年)美國自家教育的兒童有一百多萬(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加拿大四萬、英國一萬。

這些人又是怎麼樣的人?實行自家教育的父母,原來甚麼背景都有,經濟教育水平都一般,大部分都是身體力行實踐信念那一類人,有勇氣、有自信、為人獨立,肯定相信自己教育子女比學校做得較好。為甚麼他們要自己動手在家裡教?原因通常是:

他們認為養兒育女應該是自己的責任,不是政府的責任;

2.  他們很喜歡親眼看到子女成長,並且享受親自幫助他們學習,不願意假手於人;

3.  他們確信此時此地的學校生活殘害兒童身心靈,所以不讓子女慘遭毒手,要幫助他們避過上學捱那種「教育」制度的厄運。

讓子女不入學,是以實際行動宣示自己拒絕跟這種文明同流合污,因為目前的學校都是一個大染缸:(1)學生個個毫無選擇,必須受染;(2)結果個個染成一模一樣;(3)這種顏色(價值觀、世界觀、習慣、思維模式等)極難擺脫,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因而受害。

在美國,估計有一半的家長是由於宗教信仰的理由而實行自家教育的,他們認為學校裡所「染」的那一套做人方式與觀念跟自己堅信的相差太遠,很不願意子女被「污染」。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自家教育者卻多是因為非宗教的原因,認為學校裡籠罩著的「文化」太「灰色」——充滿商業主義、實用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科學主義觀念,所以不希望子女慘受荼毒。

「教育」染缸有多髒

「小朋友上學有甚麼不好?」近日不斷有記者追問。他們的真正無知(由語氣和反應見出)令周兆祥心寒。看,我們的「教育」制度多「成功」!

且集中談一點:社會控制。

這種社會是個大染缸,學校是個小社會,無可避免不問情由將本來各自精采的小朋友染得一式一樣,往往終身洗不脫穢跡。

這個染缸可怕在哪裡?

學校是個虛偽的地方:教師被迫長期對學生虛偽(這叫做職業道德)學生要對教師虛偽(校規明明無理也要遵守、對老師討厭輕視也要服從恭敬)、學生要對同學虛偽(不肯公開溫習心得以保留實力應付考試),還有校長、教師、校董會、家長之間彼此虛偽……。

學校是個惡性競爭的地方:學業成績是天下間最重要的事,但卻是一場「零和遊戲」,必須不擇手段拚個你死我活,因為成者為王,失敗者往往長期受辱抬不起頭來。

學校是個做人無聊的地方:大家把各種跟人生不相干的東西(叫做學業,其實是盲從附和、死唸資料)當做人生的價值,久而久之確信做人就是如此無意義。

學校是個充滿疏離感的地方:年年老師更換,天天每三四十分鐘「轉台」(由地理改為數學、再改為中文)一次,師生面對著課程、環境、制度皆無能為力,只能啞忍度日。

學校是個物慾橫流的地方:校長教師最關心的往往不是教育工作,而是保住飯碗升級、享受物質生活(甚至賭馬買股票吃喝玩樂),絕少會談靈性生活或人生理想。

學校是個崇拜權利、勢利、自私的地方:校長教師天天「講現實」,往往為了個人利益(少教幾節不想教的課、少負責校內事務、爭升級)而毫不猶疑盡施奉承、陷害、欺詐等手段。
學校是個反人權反民主反公義的地方:校方永遠掌握生殺大權,學生任由魚肉,自尊心創意自主能力隨時受到踐踏而終生無法平反。為了生存,學生必須習慣了聽話、逆來順受、口是心非,養成奴性的性格。

學校是個反文化的地方:不少教育工作者往往最抗拒最討厭哲學、藝術、人文價值,比一般市民看書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更少,文化修養淺薄。

父母不介意子女日後染得如此「灰色」,放心送他們入學可也。

學校是馬戲班

如果我們把下一代送進學校,最好先想想學校是甚麼。

學校是甚麼?學校是馬戲班。

我們看馬戲、到甚麼海洋館看動物表演,很少會想到自己多麼不道德、不仁。

用動物表演有何不妥?

—— 馬戲班裡的動物全都身不由主,任主人驅使做事,趕來趕去,終身監禁。(基於同一理由,許多人反對設立動物園。)我們為了自己一點點娛樂(今天大可以用別的娛樂取代),而剝奪一群動物的自由。

——    由於經費理由與實行起來的需要,馬戲班的動物一年到頭給關在小得不能再小的籠裡,忍受巡迴演出時舟車勞頓,吃僅能維持活下去的食糧。

—— 馬戲班裡的所謂動物「表演」,全都是剝奪動物尊嚴的無意義動作,人們迫大象海狗玩球、獅子跳火圈、鸚鵡走鋼線、海豚做「趣劇」,莫不是要牠們做小丑,符合人類的低級趣味,完全違反牠們的本性與智力。海豚的真正智慧只有在深海處生活時才表現出來。

——    馬戲班訓練動物做戲,完全採用威迫利誘的策略,不就範就施電鞭行刑,並且在捱餓狀態下「教導」動物做事,做對了才給予食物。在馬戲班裡,暴力就是權力。

我們叫自己做有道德的生物,恬不知恥。我們帶子女去看馬戲和海洋動物表演,是教下一代殘暴、虛偽、虐待動物、低級趣味的最佳辦法。

可是我們還是天天忙著送下一代進另一種馬戲班裡去「受教育」。

在學校裡,「有腦」的學生必須放棄自己的自立和自主能力,聽從指揮,承認手持電鞭者永遠是對的。

在學校裡,你不獲准許做你自己,你受監禁、受訓練做一些違反本性的無聊動作,你要完全依照上方訂下時間表過活,你要絕對依循上方訂下的荒謬方式裝扮自己,你稍為想做一點自然的事(例如對鄰座的同學講句話、肚子餓想拿東西出來吃)馬上遭到禁止、警告、懲罰。你時時刻刻在威迫利誘之下過活。

等到你終於變成「冇腦」的動物,事事聽命擺布時,「訓練」完成了。這就是你的一生。

學校是工廠

將子女送進學校,不妨再想一想:學校是個怎麼樣的地方。學校是一間工廠。

為甚麼學校會變成了工廠?

子女進工廠「受訓」,有何不妥?

——    工廠都要接受訂貨落單,然後按需求依時出貨;當然,原料本身的福利,客戶和廠方都懶得管。

——    所有生產程序,都依照客戶的要求而設計:分工、標準化、專門化,學生個別的特質要消滅、個別的要求被壓抑,這樣才保得住廠家的聲譽。

——    等到泡製、模塑、屈辱的工序全部完成,產品被評等級,蓋印出廠。

這樣的安排之下,人人都變成了貨品、個個都只是無性格無臉孔無自尊的數字,將來只不過是勞工市場上有價格標籤的商品,讀書無非是為了文憑、資歷,考試差不多是學校生活的一切。

學校是監獄

如果你認同民主制度,不想子女自小做監犯,長大後心靈失去自由,切勿送他們入學,因為學校生活不是一種民主的生活方式,而是至為極權極專制的生活方式。

民主的社會裡,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事,你都有自由去做,「當局」管不著你在極權專制的社會裡,凡是法律沒有准許的事,你都沒有自由去做,你做的話,「當局」可以管你,隨時禁止你、懲罰你。

在學校裡生活,受到的管制比人類有史以來最極權專制的社會還要厲害得多,你不只完全沒有肉體的自由(×時××分你必須坐在第×室第×幾行第×個位那裡)、沒有外表的自由(手指上多戴一隻戒指也會給領袖生訓導老師命令除掉並警告),連內心的自由也給剝奪得一乾二淨——你不能選擇在物理課思考數學問題或懷念剛遠行的朋友,老師叫你的大名你就馬上要站起來聽他說甚麼然後回答他的問題,你怎麼不願意也只好敷衍。世上只有在一處地方,人類的自由才這樣遭剝奪,人類的尊嚴才這樣給毫不留情地剝奪——監獄。

可是即使在監獄裡,囚犯的心神也不會這樣受到控制。坐監還有自由發白日夢!坐監至少可以選擇把頭髮留得「太」長「太」短、或是在自己面上塗個大交叉,獄卒那裡會管?西諺云「多一座學校,少一座監獄」,其實這個說法替教育制度塗脂抹粉。真相是「多一座學校,多一座監獄」。

而我們天天急不及待把子女、下一代、人類的未來希望送進這種比監獄還專制極權的地方,還大義凜然,心安理得。

大學畢業後不久,叔怕輩來訪,見到我拿著英文參考書在看,紛紛說:「大學畢業了,還讀甚麼書?應該去『搵錢』了!」試問問每一個為人父母者,要他講「真正」真心話,為甚麼你送子女進學校?他們的真正理由是甚麼——讓子女得到學問?爭取文憑資歷?學做人?不!把他們好好關起來,由早到晚,好讓大人可以「正常生活」。如果你埋怨這個社會亂七八糟,別忘記,這個社會是由做慣監犯、不知自由自主自尊為何物的人組成的。

竟是人類文明前途之所繫

如果學校是工廠、是染缸、是馬戲班,又怎樣?有甚麼不好?

壞處說不盡:

‧      我們騙學生相信、要求他們承認、給他們洗腦說:天下間所有問題,必定有答案;找出答案然後表示自己懂得答案是最重要的事;每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個唯一正確的答案必須等待掌權者頒布訓示;你同意不同意、明白不明白並無關係,在需要時複述這個正確答案一遍才要緊。

‧      我們禁止學生追尋自己感到興趣的知識、學習自己喜歡學的技能,規定他們接受大人一套荒謬無用的課程。

‧      我們透過威迫利誘的手段,讓學生明白到大家崇拜成功、鄙視失敗,令學生害怕嘗試(因為不嘗試自然不會失敗受恥笑),令學生追隨大隊,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

‧      我們假「訓導」與「課程統一」之名,天天培養學生的奴隸性,要求學生做猴子戲一樣跟隨音樂扮滑稽。

‧      我們假「適應社會」之名,令學生向當前的制度認同,乖乖做順民,接受現實,「適應」這個醜惡不公義的社會,習慣了自私、崇拜權力、勢利、功利、虛偽、惡性競爭、仇視文化、過無目標無理想的生活。

‧      最教人痛心者,還是我們不斷在浪費億萬人(下一代的每一個人)的生命,一生之中本應是最清新美麗的一段生命,迫他們做跟生命不相干的事,從此相信人生應該是無聊的、無意義的、痛苦的、沉悶的,世界是殘忍的、充滿疏離感的地方。

教育工作者都不是再世魔王,他們之中不少終生奉獻出來作育英才、默默耕耘,也有不少充滿理想熱誠,不斷奮力與制度抗衡。可是今天我們的學校和「教育」制度,卻真真正正是這樣,無庸抵賴。

我們這個世界的當權者也絕少是再世魔王,其中大部分也是終生奉獻出來,為人民為人類的幸福而奮鬥。可是今天我們的世界卻弄成這個樣子,末日隨時來到。

談教育問題有一點很特別的地方,就是這些問題不但跟整個社會各方面的問題關係密切,千絲萬縷,還令我們提心吊膽,我們談的不但是教育事務,還是社會的未來、人類的前途。

賭注正是那麼大,不多不少。

如果我們都認為改革是不能的,改革就是不可能的。

照目前的趨勢看,入學制度這種廿世紀現代主義的灰色文化,已經開始消失霸權了,強迫入學這種荒謬的政治迫害有希望逐步結束。

美國英國等先進國家早已將自家教育合法化,連台灣亦於1999年這樣做。全球各地越來越多開悟,一方面明白到學校「教育」如何摧殘下一代,必須保護子女免受毒害、一方面也覺悟到原來這個「教育」制度如何反教育,無非是建制用來控制社會繼續奴役大眾的工具,結果令人間長期充滿暴戾、挫敗、心靈傷殘、仇恨、眾生遭殃。

因此,每一個家庭決定抽離,避開入學制度,這個行動本身充滿了政治意味,是建設綠色社會的一種抗爭手段,真真正正在推動一次規模史無前例的政治與教育改革。今天躲起來在家裡默默教育寶寶的父母,正是社會的真正領袖,他們開風氣之先,為子女及後世樹立了楷模。

在絕望之中掙扎

「我們繼續堅持這個所謂『教育』制度,只是因為我們懶惰懦怯,容許統治者繼續奸詐、容許得到既得利益者繼續自私、容許其他人繼續無知——代價就是人類的前途。

「我們錯把生命和世事實情肆意分割成為一個個不相銜接的片段,又肆意抽選其中的千萬分之幾(叫做地理、歷史、經濟……),強迫所有人承認並背誦某些人的看法。

「我們全盤否定個人獨立的價值、否定靈性世界的價值、否定人際關係的價值,只草率以成績表和文憑紀錄分數,宣稱這是學識,更是個人的價值(「九優一良」、「一等榮譽畢業」)

「我們要求全人類向同一套世俗本位的所謂『知識』看齊,把學生洗腦,"convert them or kill them"(他們不肯乖乖就範即予以殲滅)。

「我們校長教師之間勾心鬥角、懶惰卑鄙,卻在學生面前硬裝做全能全知全善的神,從不肯承認自己是具七情六慾的凡夫俗子,更不肯表示人生之中各種的問題有九成以上自己不懂得答案,其中不少往往根本沒有答案。

「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培育孩子獨立思考,卻一直在害怕他們不喜歡我們的選擇和命令,而要求別的我們不懂的或不接受的東西,所以我們越訂越多無理兼荒謬的規條。

「我們其實害怕的是孩子果然懂得思考,有腦看出我們如何無能如何醜惡,所以我們才天天用更多更多功課壓死他們,迫他們抄抄背背,以免他們得到奢侈思想機會。

「我們不斷在樹立人生最壞的榜樣:千萬不要信任他人——教育署不信任學校,因此訂立一條又一條嚴格的管制條例,派更多督學去巡察打報告;學校不信任教師,所以我簽的聘用合約印滿了十九頁共一百多條守則,做甚麼都要寫報告申請;教師不信任學生,所以花了大半的時間做點名、監視操行、計分等等跟教育無關的事情。大家竟然不明白那個顯淺的道理:沒有了信任,根本不必做也不可能做教育工作。

「我們明知到自己的角色是獄卒,替『社會』將『麻煩』的小人種關起來,每天六七小時,每年二百多天,以免他們鬧事。結果不用說即使老師熱誠、真摯、友善,仍然被迫跟小監躉長期對立,終於修成成果,變作迷信權威暴力的防暴警察及獨裁者,將孩子當做犯人兼敵人,憎恨他們(即使是米飯班主)、憎恨家長、憎恨校方、憎恨制度、更憎恨自己。

「我們天天說教育是為了幫助下一代成為社會未來的好公民,偏偏卻千方百計把教育搞到脫離現實社會,惟恐孩子有機會嘗試正常的、自然的、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

「我們整個社會上下一心,賦予學校和『教育』大機器全權去選拔下一代,決定誰前途似錦誰永不超生,我們更賦予學校全權去頒布下一代的標準價值觀、世界觀、倫理觀,更賦予學校權力去控制下一代該懂甚麼不懂得甚麼。我們讓學校『餵他考他』,威迫利誘,納入既定的模式(還是最灰色的科學主義、物質主義、商業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反靈性主義模式),然後蓋印訂價格出廠,順它者昌、逆它者亡。我們付出大量資源做這回完全不仁道的事,還沾沾自喜稱之為文明。」

上述那番話,是1970年代後期一位香港的退職教師發表的(原載《文化新潮》);他深感自己天天下課時滿手學生的鮮血,決定退下戰線,好好反思教育是怎麼一回事。

兩三年之後,他初為人父,矢志不讓本地的中小學教師殘害自己子女的身心靈,加入了英國自家教育團體 Education Otherwise,開始翻譯有關的著作,希望喚醒社會,停止摧殘下一代,逐步恢復教育的綠色生機。

他就是周兆祥。

*    *    *    *

於是,等了足足四分之一個世紀,香港的教育界才開始有點點綠意:一方面整個社會漸漸似有共識,我們這樣的制度已經腐爛得不可能更惡劣了,若不徹底改革,真的沒有前途,另一方面教育界的同工(不是政府官僚)蠢蠢欲動,不甘墮落,尋求空間搞意思,逐點獲得「鬆縛」。

結果,還是要到廿一世紀展開,才有一位英勇的父親當仁不讓,不怕犧牲尊嚴和女兒的權利,站出來跟「教育」殘暴機器硬拼,我們的社會才如夢初覺,在恥笑之餘開始留意到居然有自家教育這回事。

*    *    *    *

"My grandma wanted me to have an education, so she kept me out of school.",(「祖母想我受教育,所以不讓我入學。」)人類學鼻祖瑪格麗特‧米德這樣說。

"The modern child interrupts his learning in order to go to school.",(「現代的兒童停止學習,因為要上學。」)傳播學鼻祖馬歇爾‧麥克盧漢這樣說。

如果李白、貝多芬、莎士比亞受過九年強迫反教育,人類歷史上沒有這些名字。

愛因斯坦、愛迪生、邱吉爾等等天才,小時都是主流教育制度的廢品。

*    *    *    *

20世紀以前,各地社會只有極小比例的人入過學。「強迫教育」這樣荒謬反邏輯的主意是廿世紀末人類灰色社會墮落到最低點的可恥紀錄。

21世紀,文明恢復綠意,自家教育運動有幸成為一種催化劑。

—- 2001年  野鴿居

Sunday, November 18, 2012

寵物火葬場幾全違契 不符工廈用途 屢勸不改可充公

寵物火葬場幾全違契 不符工廈用途 屢勸不改可充公
明報 
11/19/2012

「寵之天國」http://q.gs/2beSr 屯門火葬場內,入牆櫃給改裝成上百個格仔箱,近三分之一已安放了寵物靈位。


【明報專訊】香港近年養貓養狗的家庭數目,增幅還多於養兒育女的家庭,寵物火葬的需求自然大幅增加,不過,本報偵查發現,全港七大寵物火葬場連骨灰龕,當中至少有6個違反地契,因為它們大多設在工業大廈內,但地政總署已界定無論是寵物火葬場,抑或是寵物骨灰龕,都不符合工廈地契訂明的「工業用途」。有產業測量師指出,政府可把屢勸不改的違契物業充公。換言之,全港的寵物火葬服務,隨時有集體「夭折」之虞。


養貓狗家庭大增 需求大

本報記者從網上蒐羅資料,發現香港共有11個寵物火葬場,但經查詢地政總署後,知道其中4個已結業或無法確認其所在,剩下7個中(涉及6間公司),6個被地政總署證實違反地契,餘下一個也有違契的嫌疑,但有待該署查詢法律意見,方可作實。

http://ramsss.com/hk/pet


在2005至2011年之間,按統計處資料,香港飼養貓狗的家庭數目,由20.2萬個大增23.3%至24.9萬個,相反,同期4歲以下小童人口增長只有19.2%,反映港人飼養貓狗家庭增幅,相信還多過生養小孩。


寵物善終業龍頭公司「寵之天國」負責人陳國基估計,大約有75%的主人在寵物死後會光顧善終服務。由於私葬動物屬非法,自1999年政府關閉公營寵物火化爐後,寵物死後只可移送堆填區,其後,有商人陸續引入寵物火葬一條龍服務,單是過去兩年,便增加了7間寵物善終公司,至今已有逾10間(起碼有6間公司經營火葬場)。


寵物火葬場連骨灰龕大多設在工廈,佈置有如格仔箱的骨灰龕旁,附設火化爐,亦有貴賓室讓主人送別寵物,內裏裝潢精緻,不會給人陰森的感覺。


寵之天國﹕火化是生產一種

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義務秘書溫偉明說,曾有法庭案例,釘契後仍屢勸不改的單位,最終被充公,因此業權人不能置之不理。

本報發現「寵之天國」旗下兩個分別位於九龍灣和屯門的寵物火葬場,均違反了地契,陳國基稱,「大家觀點不同,我們諮詢的法律意見認為,安置骨灰只當是儲存貨品,火化寵物也是生產的一種,况且我們絕對不允許燒香拜祭。」他強調,焚化爐符合消防和環保條例,「焚化爐和過濾系統便投資了30多萬元,現時所用的已是第三代」。他又說,寵物善終服務現時沒有規管,業界根本無任何途徑向政府申請營辦。


業界質疑無清晰指引 無所適從

在葵涌營辦寵物火葬場的「再見寵兒」,創辦人邱玉嬋承認,火葬場遭釘契,正與地政總署磋商。她指「當年訂立地契時,尚無這個行業(寵物善終),我們唯有租用准許厭惡性行業的工廈……避免鄰居投訴」。不過,地政總署回覆本報稱,寵物火葬場並非指定的厭惡性行業,即使在指定工廈也不能經辦。

涉嫌「違契」的另一公司「寵樂緣」,負責人陳小姐表示,開業前早知行業敏感,她更質疑政府對行業無清晰指引,令人無所適從。此外,本報曾聯絡「違契」的其餘3間公司,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何處可置火化爐 地署﹕視個別地契

食物及衛生局擬就人類骨灰龕設立發牌制度,不過,寵物骨灰龕和火葬場則不在此限,僅由環保署和食環署分管火化爐排煙和衛生問題,地政總署對於在什麼場所方可裝置火化爐等設施,並無清晰界定,僅回覆稱要視乎個別地契而定。議員和愛護動物組織曾爭取訂立發牌制度,但食衛局經審視後於2006年宣布,現行條例已足夠,無意另訂發牌制度。
愛護動物組織「貓朋狗友」幹事陳慧敏表示,隨着養寵物人數大增,對寵物善終的需求愈來愈大,政府實有必要重新研究規管。

市民若不選用私營的寵物善終服務,則可把寵物遺體移送至食環署轄下各垃圾收集站,但須用膠袋包妥並寫明是「動物屍體」,食環署會將屍體運往堆填區。

明報記者

卵子破紀錄冷藏12年誕嬰 造福晚婚婦女 惹道德爭議


卵子破紀錄冷藏12年誕嬰 造福晚婚婦女 惹道德爭議
明報 
11/19/2012

【明報專訊】英國傳媒昨報道,阿根廷一名45歲婦人,利用冷藏長達12年的個人卵子,今年初誕下雙胞胎,創下最長時間冷藏卵子成功產嬰的紀錄,反映冷藏卵子技術終發展到成熟階段。事實上,美國生育醫學會上月剛宣布,冷藏卵子留待將來培育嬰兒的技術,再不屬「實驗性質」,這不啻是對不育婦女的福音。但由於此技術未來有可能廣泛用於沒有不育問題、純粹只想遲婚遲生育的職業女性身上,有可能衍生道德爭議。

http://digcan.com/health

婦人33歲藏卵 45歲懷孕誕女
《星期日泰晤士報》稱,阿根廷婦人扎波托齊尼(Monica Zapotoczny)33歲時接受卵子冷藏,12年後將卵子解凍,再利用丈夫的精子受精,最後製造出兩個可成長的胚胎,放回扎氏子宮孕育38周後,於今年1月透過剖腹產下一對雙胞胎,創下了冷藏卵子成功孕育出嬰兒的最長儲存時間紀錄。舊的最長冷藏紀錄為7年。

更多女性勢冷藏卵子拼事業
扎氏說,她和44歲的丈夫,之前曾多次接受人工受孕,但都告成敗,令他們原本也放棄了能夠擁有親生骨肉的念頭,想過領養孩子。直至去年,他們決定作最後一次嘗試,賭一鋪試試利用冷藏多年的卵子,結果成功。她接受訪問時說:「這就是個奇蹟,我們感到的喜悅實在是莫以名狀。我們的家庭變得完整,希望其他有冷藏卵子的女性都可以借鑑,得知她們的夢想有機會實現。」

迄今全球約有千名嬰兒是透過解凍雪藏卵子受精誕生。美國生育醫學會(ASRM)上月剛宣布,將冷藏卵子留待將來培育嬰兒的「玻璃化急速冷凍」(vitrification)技術,不再被視為「實驗性質」,原因是在此技術下,90%至97%的冷藏卵子,解凍後仍然存活,亦未有增加受孕胚胎患上唐氏綜合症等病症的機率,不過ASRM強調這次決定,不應被解讀為主張無不育問題的女性都可以冷藏卵子供未來備用。

冷藏卵子技術本來是為了令不育或因病可能失去生育能力(例如因患癌須準備接受放射療程或割除卵巢)的女性,得以有生育機會,但隨着這種技術在近十年漸趨成熟。

外界正關注,隨着職業女性面對愈來愈大的財政和事業壓力,遲婚和遲生育愈益普遍,愈來愈多生育能力正常的婦女,可能會選擇冷藏卵子。
60歲照顧反叛期子女 倍加吃力

英國國際發展部長費瑟斯通(Lynne Featherstone)上周便稱,產子是女性成功的「障礙」,原因是女性要分心照顧嬰兒,令她們會被男性的職場競爭對手超越。

但英國著名不育醫生洛克伍德(Gillian Lockwood)警告,若鼓勵女性以冷藏卵子技術,留待40歲過後才產子,必須考慮到對社會的影響。「如果40歲變成首次誕子的正常年齡,這會意味着當母親的會在接近60歲時,同時面對進入反叛期的子女和年紀老邁需要照顧的父母,將會倍加吃力。」

(綜合報道)

半月板再生手術 傷膝健兒福音

半月板再生手術 傷膝健兒福音
明報 
11/19/2012

上周一剛做了植入半月板支架手術的William,首兩星期只能單腳行走,膝部要帶上固定支架,限制屈曲的幅度。



骨科專科(膝部外科)醫生江志聰

【明報專訊】新聞不時報道,某某英超或NBA球星因膝關節半月板軟骨受傷而需「長唞」;其實高危的不單是踢波打籃球,也不是職業運動員「專利」,凡是有跳躍、轉身、蹲下、急停等動作的運動,例如羽毛球、壁球、欖球、滑雪等,都容易引致半月板受傷。

半月板輕微撕裂的話可以自然癒合,嚴重缺裂則須做手術修補或切除,惟研究證實,半月板切除後膝關節的摩擦會增加20%;如繼續做激烈運動,10年內關節會嚴重退化。

香港新引入的半月板支架再生手術,便有望幫助半月板嚴重缺損的年輕病人重新投入運動。究竟支架如何令半月板「重生」?

今年33歲、在香港出生的William十分好動,尤其熱愛富挑戰的運動,滑水、曲棍球、越野挑戰賽、潛水樣樣皆能。10年前,年僅23歲的William玩花式滑水時觸傷左膝,半月板撕裂;休息數月後患處雖然康復,但之後又在一次曲棍球訓練中再次受傷。醫生檢查發現逾50%的半月板受損,已無法修補,必須將受損部分切除。

輕微撕裂三個月自然癒合
「手術後,不能做激烈運動,只能做簡單溫和的,如跑步、 游水。」惟半年前,William跑步期間再次膝痛。

http://digcan.com/cell

骨科專科(膝部外科)醫生江志聰表示,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常見於年輕、活躍人士,尤以男性為多,成因有二﹕

◆長期勞損
常見於專業運動員,因為經常重複一些跳躍、旋轉、蹲下動作,或是高撞擊性的運動,加速半月板損耗

◆突發意外
一般人在運動或日常活動期間,膝部因突然旋轉,或蹲下時受壓,都可能令半月板受損

半月板受傷,膝部會出現疼痛、腫脹、伸直或屈曲膝蓋時出現聲響,甚至膝關節「上鎖」等徵狀。江志聰指出,三分之二病人屬輕微撕裂,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只會間歇地或在運動後出現疼痛。針對這一類病人,醫生建議日常做好保護關節的措施,包括不要做蹲下、跳躍、跑步等動作,傷患一般在三個月左右自然癒合。

嚴重缺裂日常走動痛楚
「但當三個月後痛楚仍未改善,或是另外的三分之一病人,受傷後不單運動後會痛,連日常走動亦感到痛楚,甚至整個膝關節變得僵硬,就要考慮手術治療。」江志聰解釋,因為半月板只有外側邊緣有血液供應,有自行修補癒合的功能,但若傷患位置在內側非供血區,又或範圍太大,就不能自行癒合。

「半月板手術的目標有三,第一是希望撕裂位置癒合,二是消除痛楚,三是恢復功能。」傳統的半月板手術,會因應缺損位置和範圍而選擇不同手術﹕

◆修補
如果撕裂在外側的供血區,可以接受半月板修補術,將撕裂地方縫合
◆切除
若撕裂位置在內側的非供血區,或撕裂範圍超過三成,就只能將撕裂位置切除
◆移植
如果是整塊半月板受破壞,就可接受半月板移植手術,不過由於香港沒有半月板的儲存庫,手術需要在外國進行

支架小孔助半月板再生
江志聰指出,接受半月板修補或移植的病人,手術後半月板都可以恢復正常功能,惟接受半月板切除的病人,失去了半月板的保護,短期則影響運動表現,長期則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所以過去20年,醫學界一直研究使用不同物料,以助修補缺損的半月板。

歐洲在2008年通過臨牀使用一種全新的物料聚氨酯(Polyurethane),製成半月板支架,可以植入損缺的半月板內,支架內有大量小孔,可引導半月板供血區的組織,在支架內再生,形成新的半月板;而支架則在5年後完全分解。

一個追蹤跟進病人兩年的臨牀研究顯示,89%病人表示滿意,11%則因為半月板生長太慢,支架鬆脫令病人不適,需要取出支架。江志聰坦言手術失敗率偏高,但病人缺乏其他有效治療下,不失為一個選擇,因此病人開刀前必須了解手術的詳情,以免出現過高期望。

歐洲約有1500人植入新的支架,上周一,William是全亞洲第一個病人,在香港接受植入半月板支架手術,「我上網做了資料蒐集,知道有歐洲運動員試過新支架,我都希望試下,希望重新投入運動」。手術後首六周,他必須限制膝部的活動和屈曲的幅度,並需要用拐杖支撐身體步行,減輕膝部的壓力。
江志聰指出,這個手術只適合符合以下條件的病人﹕18至50歲膝關節成熟,受損的半月板必須留有邊緣位置可供縫合支架,同時病人願意配合手術後的康復治療。

文﹕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eral cattle in Sai Kung park acquire taste for human food including beef


Feral cattle in Sai Kung park acquire taste for human food including beef
Sunday, 18 November, 2012

Cows scavenge through rubbish left behind by picnickers at Wong Shek Pier in Sai Kung Country Park. 

A herd of feral cattle have become scavenging meat-eaters as a result of day trippers feeding them and dumping left-over food at a barbecue site in Sai Kung Country Park.

The cattle have become regular visitors at the Wong Shek Pier site, where they eat food scraps left in rubbish bins and items fed to them by barbecue parties, despite official notices warning people not to do so. The animals have even been seen eating raw and partially cooked beef steaks from lit barbecues. Animal welfare experts claim the behaviour is risking the health of the cattle, which are herbivores and cannot easily digest items such as meat and bread.

The number of cattle roaming the country park has grown in the last 12 months since the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AFCD) began moving them from the urban areas around Sai Kung to the country park.

Both the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SPCA) and Sai Kung Buffalo Watch says there is ample vegetation for the cattle to feed on in the country park however they had acquired a taste for human food because of irresponsible littering and feeding by picnickers.

SPCA executive director Sandy Macalister said the situation was similar to what had happened with monkeys, feral dogs and cats, and wild pigs.

"It stems from irresponsible behaviour of people either feeding the cattle…and from people not removing their rubbish or tidying up after barbequing or picnicking," said Macalister.

An AFCD spokesperson said it discouraged people from feeding wild animals and signs urging people not to feed cattle had been put in Sai Kung Country Park after a complaint about cattle intruding on a barbecue site in 2009.

The AFCD estimates there are 400 feral cattle in the Sai Kung area. The spokesperson said although it was not known how many were in the country park around 45 had been moved there as part of their relocation and sterilisation programme.

街外素食調味多不健康


街外素食調味多不健康
明報 
11/18/2012

【明報專訊】筆者向來很少在外食素,在街外吃飯,都情願吃葷的。

那是因為,香港大多數餐館的所謂素食,實在太不濟了。香港式的素食,蛋白質的部分大多是來自大豆和大麥。大豆製品包括豆腐、腐皮、腐竹等。這些用來做些清淡的菜式還可以,但很多時齋館卻硬要加入大量味精、茨汁、菜油等,實在難吃。

http://www.facebook.com/veggiehk

而源於大麥蛋白質的麵筋,因為質感煙韌,便被拿來模仿各種肉類,衍生出來的一大堆外形和口感均甚牽強的物體,如素雞、燒鵝、牛肉、豬肉、豬耳、叉燒、鮑魚、咕嚕肉、齋翅等,品種繁多,味道卻差不多。

而且這些加入大量調味料(如鹽、味精)、化學色素(黃和紅是最常用的)等的素食,很多時還會用不知用了多久的油炸過。肥膩事小,油中含有的有害致癌物質才事大呢!這類素食又不是特別好吃,還不如拿一個真雞髀大嚼好了!

生產仿肉 為迎合偶然健康食客
生產商製造這些仿肉產品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迎合食客,尤其是那些不常茹素,而偶爾想「健康一點」的人。不過,有著「素食」標籤並不等如健康,最好還是遠離這些精製食品。

還望香港的餐廳急起直追,認真做些好吃、健康的素食給我們選擇!而在家料理素菜反而不是難事。

西方素肉 經多重化學程序提煉
也不是只有東方人有這種贋品肉類,西方亦有,但因為很多人有麥麩不耐症(gluten sensitivity),他們只能用從大豆提煉出來的蛋白質。

提煉的方法是用一種化學熔劑(己烷,hexane)將大豆的脂肪提取出來,剩下的蛋白質再用高溫處理,但脫了水的蛋白質會殘留小量有害的己烷。

生產商利用這些稱為「結構性植物蛋白質」(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TVP)製成各種形狀的「肉粒」。這些吸水力極強的「素料」可以用於製造各種精製食品,如素食漢堡扒(vegi bu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