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再生手術 傷膝健兒福音
明報
11/19/2012
上周一剛做了植入半月板支架手術的William,首兩星期只能單腳行走,膝部要帶上固定支架,限制屈曲的幅度。
骨科專科(膝部外科)醫生江志聰
【明報專訊】新聞不時報道,某某英超或NBA球星因膝關節半月板軟骨受傷而需「長唞」;其實高危的不單是踢波打籃球,也不是職業運動員「專利」,凡是有跳躍、轉身、蹲下、急停等動作的運動,例如羽毛球、壁球、欖球、滑雪等,都容易引致半月板受傷。
半月板輕微撕裂的話可以自然癒合,嚴重缺裂則須做手術修補或切除,惟研究證實,半月板切除後膝關節的摩擦會增加20%;如繼續做激烈運動,10年內關節會嚴重退化。
香港新引入的半月板支架再生手術,便有望幫助半月板嚴重缺損的年輕病人重新投入運動。究竟支架如何令半月板「重生」?
今年33歲、在香港出生的William十分好動,尤其熱愛富挑戰的運動,滑水、曲棍球、越野挑戰賽、潛水樣樣皆能。10年前,年僅23歲的William玩花式滑水時觸傷左膝,半月板撕裂;休息數月後患處雖然康復,但之後又在一次曲棍球訓練中再次受傷。醫生檢查發現逾50%的半月板受損,已無法修補,必須將受損部分切除。
輕微撕裂三個月自然癒合
「手術後,不能做激烈運動,只能做簡單溫和的,如跑步、 游水。」惟半年前,William跑步期間再次膝痛。
http://digcan.com/cell
骨科專科(膝部外科)醫生江志聰表示,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常見於年輕、活躍人士,尤以男性為多,成因有二﹕
◆長期勞損
常見於專業運動員,因為經常重複一些跳躍、旋轉、蹲下動作,或是高撞擊性的運動,加速半月板損耗
◆突發意外
一般人在運動或日常活動期間,膝部因突然旋轉,或蹲下時受壓,都可能令半月板受損
半月板受傷,膝部會出現疼痛、腫脹、伸直或屈曲膝蓋時出現聲響,甚至膝關節「上鎖」等徵狀。江志聰指出,三分之二病人屬輕微撕裂,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只會間歇地或在運動後出現疼痛。針對這一類病人,醫生建議日常做好保護關節的措施,包括不要做蹲下、跳躍、跑步等動作,傷患一般在三個月左右自然癒合。
嚴重缺裂日常走動痛楚
「但當三個月後痛楚仍未改善,或是另外的三分之一病人,受傷後不單運動後會痛,連日常走動亦感到痛楚,甚至整個膝關節變得僵硬,就要考慮手術治療。」江志聰解釋,因為半月板只有外側邊緣有血液供應,有自行修補癒合的功能,但若傷患位置在內側非供血區,又或範圍太大,就不能自行癒合。
「半月板手術的目標有三,第一是希望撕裂位置癒合,二是消除痛楚,三是恢復功能。」傳統的半月板手術,會因應缺損位置和範圍而選擇不同手術﹕
◆修補
如果撕裂在外側的供血區,可以接受半月板修補術,將撕裂地方縫合
◆切除
若撕裂位置在內側的非供血區,或撕裂範圍超過三成,就只能將撕裂位置切除
◆移植
如果是整塊半月板受破壞,就可接受半月板移植手術,不過由於香港沒有半月板的儲存庫,手術需要在外國進行
支架小孔助半月板再生
江志聰指出,接受半月板修補或移植的病人,手術後半月板都可以恢復正常功能,惟接受半月板切除的病人,失去了半月板的保護,短期則影響運動表現,長期則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所以過去20年,醫學界一直研究使用不同物料,以助修補缺損的半月板。
歐洲在2008年通過臨牀使用一種全新的物料聚氨酯(Polyurethane),製成半月板支架,可以植入損缺的半月板內,支架內有大量小孔,可引導半月板供血區的組織,在支架內再生,形成新的半月板;而支架則在5年後完全分解。
一個追蹤跟進病人兩年的臨牀研究顯示,89%病人表示滿意,11%則因為半月板生長太慢,支架鬆脫令病人不適,需要取出支架。江志聰坦言手術失敗率偏高,但病人缺乏其他有效治療下,不失為一個選擇,因此病人開刀前必須了解手術的詳情,以免出現過高期望。
歐洲約有1500人植入新的支架,上周一,William是全亞洲第一個病人,在香港接受植入半月板支架手術,「我上網做了資料蒐集,知道有歐洲運動員試過新支架,我都希望試下,希望重新投入運動」。手術後首六周,他必須限制膝部的活動和屈曲的幅度,並需要用拐杖支撐身體步行,減輕膝部的壓力。
江志聰指出,這個手術只適合符合以下條件的病人﹕18至50歲膝關節成熟,受損的半月板必須留有邊緣位置可供縫合支架,同時病人願意配合手術後的康復治療。
文﹕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手術.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手術. Show all posts
Sunday, November 18, 2012
Sunday, August 12, 2012
屈光性視力障礙手術 LASIK :承諾與神話
屈光性視力障礙手術 LASIK :承諾與神話
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醫學新知 – 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
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LASIK)是利用準分子激光治療屈光性視力障礙(包括近視,散光及遠視)。LASIK手術可以矯正屈光不正,從而減少或消除病人對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依賴。LASIK手術過程包括在理想的層面分離角膜,繼而利用準分子激光進行光學消融以改變角膜曲率,達致目標屈光狀態。屈光手術的成功使人們能夠進入此前因視力問題而被拒之門外的職業。一項循證研究發現,LASIK手術後有97%的病人裸眼(即沒有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視力達到0.5,而62%的病人術後視力達到1.0。
自LASIK概念提出後,眼科醫生和醫療工程師一直努力不懈以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創新主要針對增強手術安全性,尤其是在角膜分離方法的改良上。而其激光平台亦比十年前更加先進,主要體現在激光角膜消融的速度和準確性。
LASIK手術廣為接受的成功之處,在於手術的簡易性和病人的舒適度、極佳的視力效果,以及相對較少的併發症。然而,儘管視力得到成功矯正,有些病人依然覺得不滿意。一篇綜述文獻指出,病人不滿最常見的原因包括殘留的屈光不正、乾眼或夜視症狀。後者主要表現為眩光和光暈,往往是病人不滿的主要原因。現時經改進的技術,如波前引導,非球面和更大的治療區等,能有效減少夜視眩光和光暈問題。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大多數軍事部門已經接受利用激光矯視以提升技能,而屈光手術亦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批准。多數屈光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可以通過詳細的術前眼科檢查得到預防。其中,手術後乾眼是病人不滿的常見原因之一,儘管他們的視力已經獲矯正。術前篩查眼表相關疾病和預防性治療以穩定眼淚狀態,可避免術後乾眼症加重。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年輕病人在LASIK手術後可發生反彈,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技術的改進,特別是眼動追蹤設備和個體化消融技術,殘留屈光不正或需要增強治療的機會在過往幾年均有下降。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中心屈光手術部一直不斷努力,通過進行臨床和實驗室研究以增加屈光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新的研究課題包括LASIK手術中瓣厚度和結構的優化,手術過程的疼痛分數,以及在中國人眼球表面消融技術的標準化。屈光手術部現有的現代化先進設施,是我們孜孜以求服務患者的重要資產。而我們最引以為傲的是獲得了市民的信任,並連續兩年榮獲讀者文摘評選為“最值得信賴品牌”。我們希望繼續通過臨床和科研相結合,致力為廣大市民提供盡善盡美的醫療服務。
最後請緊記,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接受LASIK手術。一些容易受傷的活躍人士,如涉及身體接觸的運動員,由於LASIK術後有較高的受傷風險而不適合手術。此外,角膜薄的病人由於術後有發生醫源性角膜膨脹的風險亦不適合手術。這些病人可以接受其它手術,如改進的表面消融術,該手術已被證明跟LASIK同樣成功。據發現,表面消融引起術後乾眼的機會較常規LASIK手術為少。
總的來說,在過去幾年裡角膜屈光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與其他手術需精心策劃一樣,LASIK術前亦需作詳細的諮詢以及全面檢查。病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概況和日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醫生在為病人做手術前需加以謹慎考慮。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助理教授Dr Vishal Jhanji
Friday, August 10, 2012
中國欄王劉翔手術成功 醫生滿意 稱可重新運動
劉翔手術成功 醫生滿意 稱可重新運動
明報
8/10/2012
【明報專訊】「中國欄王」劉翔倫奧傷退後心情稍為平復,向父母報平安,昨晚香港時間9時半劉翔在英國威靈頓醫院接受跟腱接駁手術,主診醫生為英國著名運動醫學足踝專家尼克高倫(Nick Cullen),手術歷時1小時19分,其後中國代表團發言人表示,手術成功,劉翔將留院兩天,之後返回上海休養,醫生指滿意手術,認為劉翔可重新運動。
劉翔手術1小時19分,其後沒接受記者訪問。中國代表團醫療官,運動醫學專家陳世益代為發言,稱手術成功,總體情况良好。劉翔需要休息兩天,其後將到上海休養一段時間。醫生非常滿意手術,劉翔可望在康復後重新運動。
「跑不進國內前三才退役」
昨日香港時間約下午6時,劉翔在教練孫海平、父母及中國田管中心的領導陪同下入住威靈頓醫院,坐在車上的「翔飛人」木無表情,一句「還好」簡單回應現場記者自己的跟腱傷患,下車時可見右腳打上石膏,需在場人士協助扶上輪椅入院。
院方表示不能透露病人資料,劉翔父親劉學根則在醫院門外受訪,「劉翔的心情比昨天好多了,不開心的事情,他自己也能坦然面對……他說自己腳不痛,我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也許是在安慰我吧。
不過(身為父母)肯定有點傷感吧!」劉父引述劉翔說﹕「朋友媒體問我什麼時候退役,我不好講,每個運動員都以失敗來退役,我在國內跑不進前三,34、35歲再退役吧。」
主診醫生尼克高倫專長治療腳部和足踝傷患,在2005年成為皇家國立骨科醫院的腿與足踝部門顧問,而且是英國足踝骨科協會成員。熱愛運動的他曾是業餘欖球員,為一支欖球隊擔任骨科醫生長達5年,故對治療運動員的腳部及足踝創傷擁有豐富經驗。內地媒體手術前引述尼克高倫手術前觀點,他表示劉翔右腳跟腱傷情需開刀後才能有確切答案,但據初步判斷劉翔情况不算太糟。
港專家:微創手術幫助不大
消息稱劉翔將接受微創手術期望減少傷口,甚至把復元時間縮短三分一,不過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表示中文大學曾發表文獻指出跟腱微創手術對病人幫助不大:「微創手術對處理膝部韌帶撕裂等手術幫助明顯,但跟腱屬皮下表面組織,即使以傳統開放式手術修補跟腱也不困難,因此微創與否手術效果分別不大。」他補充手術風險不大,腿部傷患有機會因汗水或其他原因受感染,切忌在傷口腫脹時開刀,因此支持劉翔延遲一天開刀,讓腿部稍微消腫方動手術的決定。
明報記者李思詠、黃家倫 - 倫敦香港連線報道
姚明探望打氣囑「保護好自己身體」 劉翔手術後料八個月康復
星島日報
8/10/2012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國「欄王」劉翔昨晚約九時半在倫敦接受右腳跟腱手術,經過三個半小時,手術宣告成功。主治醫生尼克卡倫在手術前透露,這位前奧運金牌選手傷勢並非太嚴重,可以用傷口較小的微創手術治理,預料他能在八個月內康復。他與內地專家都相信,只要再進行最少六個月訓練,劉翔就可東山再起。
劉翔昨接受右腳跟腱手術,醫生指他最快八個月內可復元。「欄王」昨由奧運村乘專車抵達英國著名的威寧頓醫院,他的父母、教練孫海平與上海體育局有關人員亦有同行。手術約須一個半小時,預計劉翔要住院約兩日,才能與中國奧運代表團一起回國。最後,手術時間比預期的長了兩小時,負責手術的英國專家尼克卡倫透露,手術除要接駁劉翔的右腳跟腱外,還要取出四年前在休斯頓手術中沒有抽出的鈣化物,這是劉翔經檢驗後的最新治療方案。
手術成功 休息兩天返國
尼克卡倫還對劉翔的康復時間作出初步評估:「跟腱不可能自己瘉合,最佳治理方法是開刀,將斷裂的跟腱兩端重新連接。六個星期後,他就可以拆石膏,之後再進行復康運動約六個月。想要為進行比賽訓練以及出賽,則要等六個月或者更長。」
究竟劉翔能否復出比賽,內地專家對此意見不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學科專家陳連旭稱,腳跟腱纖維變化大,劉翔即使重返賽場也難有佳績。曾協助姚明、張琳的國家體育總局康復專家陳方燦博士則指出,趙宏博○五年斷腳跟腱後半年復出,其後亦能贏得奧運花式滑冰金牌,倘劉翔順利完成手術,復出仍未絕望。
手術前,前中國籃球名將姚明到奧運村探望上海同鄉兼好友劉翔,並建議劉翔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去年因傷退役的姚明大歎:「我也是運動員過來的,傷病的殘酷,大家都應該懂的。」
劉媽媽擔憂哭成淚人
及後,劉翔父母也到選手村與兒子相見,一家人情緒一度激動,劉媽媽吉粉花哭了起來,結果一家人遲了近半小時才到達醫院。劉父劉學根坦言:「不開心的事情已經有了,也坦然面對吧。日子還要過,總要想辦法過得好一點。他和我說腳不痛,不知道真的假的還是安慰我。我也跟他說,你自己各方面要想寬點。」
倫奧再傷後,有消息指「欄王」劉翔希望邀請曾為碧咸開刀的芬蘭名醫奧拉華治傷,據內地傳媒求證,因為奧拉華堅持不離開芬蘭,令此未能成事。這次為劉翔「操刀」的醫生尼克卡倫,○五年起擔任倫敦皇家國立矯形醫院足踝部顧問,專門研究腳掌、腳踝傷患以及運動醫學。
Wednesday, August 8, 2012
劉翔跟腱手術治療碧咸醫生 Sakari Orava 操刀
劉翔跟腱手術碧咸醫生操刀
明報
8/08/2012
據內地媒體報道,劉翔計劃在周三下午接受跟腱手術治療,主刀醫生是曾經為球星碧咸動過跟腱手術的奧拉華。
劉翔在周二進行的倫敦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中因腳傷跌倒出局,後被醫生診斷為右腳跟腱斷裂。
據報道,劉翔在醫院接受檢查後,其團隊請來奧拉華(Sakari Orava)到奧運村為劉翔查看傷情,預計在周三下午進行手術。
http://digcan.com/sports
芬蘭醫生奧拉華是世界著名跟腱治療專家,曾為碧咸等多名世界頂尖運動員進行過治療。
碧咸那次手術是在2010年3月進行的,雖然萬人迷因此未能參加南非世界盃,但手術依然成功並在半年後就復出。
報道稱,劉翔在受傷後兩度聯繫家人,表示將配合醫生的手術治療方案,爭取盡快恢復。
劉翔現年29歲,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傷情是否會導致其運動生涯的終結。
但中國田徑隊副領隊馮樹勇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劉翔本賽季的比賽顯然結束了,但他尚未考慮退役。
另中國官方新華社周三報道,中國奧運代表團號召全部成員學習劉翔的「拼搏精神和頑強作風」。
報道稱,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對中國奧運代表團負責人說,劉翔的「頑強作風和剛毅品質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最好體現」。
(綜合)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台灣鐳射激光矯近視手術 眼科名醫蔡瑞芳 20年內病變
鐳射矯近視20年內病變
15/02/2012
中國報
(台北15日綜合電)鐳射(激光)矯視手術,被發現可能引起嚴重后遺症,20年內出現病變!
在台灣最早引進這項手術的著名眼科名醫蔡瑞芳,近日突然宣布“封刀”,今后不會再做同類手術,原因是不少當年接受鐳射矯視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后陸續出現視力明顯下降的后遺症。
http://easss.com/eye/lasik
蔡瑞芳的決定引發台灣醫學界激辯,台灣衛生部門表明暫無計劃禁止鐳射矯視手術。
香港眼科醫生也認為,接受手術十多年後眼睛才出問題,未必與手術有關,市民毋須過分擔心。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的蔡瑞芳,20年前已引進當時連美國還沒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準分子鐳射層狀角膜成型術”(LASIK),近年這技術已成為鐳射矯視手術的主流。
但她最近接到10幾宗求診個案,大多是4、50歲的中年人,視力在短時間內明顯減弱,少數人甚至後悔曾接受手術而出現憂鬱傾向。
蔡瑞芳說,鐳射近視手術是利用鐳射刀,將近視患者的眼睛角膜環切約四分三圈,掀起上層角膜后,以鐳射刀切去下層角膜,再將上層角膜覆蓋回去,因角膜變薄,焦距變短,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但臨床長期觀察發現,部分患者在開刀10多年后視力開始退化,讓日常生活及工作大受影響。
台灣人近視普遍,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說,全盛時期一年有10萬人動刀,目前平均一年也有3萬人做手術,以每次手術3萬(3000令吉)台幣到7萬元,每年商機逾10億元。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