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Launches Textbook Rental
Print textbook rental program can help students save up to 70%
SEATTLE--(BUSINESS WIRE)--Aug. 6, 2012-- (NASDAQ:AMZN)—Amazon.com, Inc. today announced the launch of Amazon Textbook Rental.
Now college students can choose from thousands of textbooks to rent for the semester and save up to 70%.
To rent a textbook, simply search Amazon.com for the book, select “Rent Now,” choose shipping and payment options, and check out. All textbook rentals are Fulfilled by Amazon and are eligible for Free Super Saver Shipping on orders over $25, and Prime Free Two-Day Shipping. At the end of the rental period, returns are free and simple with a prepaid, printable label.
“College is expensive, and students are always looking for ways to save money on textbooks, which is why we’ve long offered great prices on both new and used textbooks,” said Ripley MacDonald, Director of Textbooks at Amazon.com.
“With Textbook Rental, Amazon gives students yet another great option for saving money – it’s now easier than ever for students to get the books they need, in the format they want, at affordable prices. So no matter if a student wants to buy or rent their textbooks, Amazon can be their one-stop shop.”
Textbook rentals and millions of other items including books, backpacks, electronics, video games, the latest fashion in clothing and shoes, and other college essentials are eligible for Free Two-Day Shipping with an Amazon Prime membership. By signing up for Amazon Student, a free membership program exclusively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can get six months of Free Two-Day Shipping on millions of items, plus exclusive offers, and then up to four years of Amazon Prime at 50% off.
About Amazon.com
Amazon.com, Inc. (NASDAQ:AMZN), a Fortune 500 company based in Seattle, opened on the World Wide Web in July 1995 and today offers Earth’s Biggest Selection. Amazon.com, Inc. seeks to be Earth’s most customer-centric company, where customers can find and discover anything they might want to buy online, and endeavors to offer its customers the lowest possible prices. Amazon.com and other sellers offer millions of unique new, refurbished and used items in categories such as Books; Movies, Music & Games; Digital Downloads; Electronics & Computers; Home & Garden; Toys, Kids & Baby; Grocery; Apparel, Shoes & Jewelry; Health & Beauty; Sports & Outdoors; and Tools, Auto & Industrial. Amazon Web Services provides Amazon’s developer customers with access to in-the-cloud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based on Amazon’s own back-end technology platform, which developers can use to enable virtually any type of business. The new latest generation Kindle is the lightest, most compact Kindle ever and features the same 6-inch, most advanced electronic ink display that reads like real paper even in bright sunlight. Kindle Touch is a new addition to the Kindle family with an easy-to-use touch screen that makes it easier than ever to turn pages, search, shop, and take notes – still with all the benefits of the most advanced electronic ink display. Kindle Touch 3G is the top of the line e-reader and offers the same new design and features of Kindle Touch, with the unparalleled added convenience of free 3G. Kindle Fire is the Kindle for movies, TV shows, music, books, magazines, apps, games and web browsing with all the content, free storage in the Amazon Cloud, Whispersync, Amazon Silk (Amazon’s new revolutionary cloud-accelerated web browser), vibrant color touch screen, and powerful dual-core processor.
Tuesday, August 7, 2012
Monday, August 6, 2012
港產菜芯王子楊曉華 張國斌 楊家榮 遠征寧夏中衞市安寧村及惠州
港產菜芯王子 遠征寧夏
2012年08月02日
醒字派 Next Mag
出生農業世家的大學生楊曉華、張國斌及楊家榮,自組公司,繼承父業,在寧夏及惠州建立菜芯王國,立志以務農為家族基業,世代留傳。
農業及農民在金融掛帥的香港,已成為稀有名詞。
但是,三個分別在香港及英美大學畢業、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但繼承父業做農民,更遠赴荒蕪的大西北——寧夏中 衞市種菜。
http://ramsss.com/hk
公司名叫高原農業,掌舵的是一對堂兄弟,大哥楊曉華( Peter,三十六歲)管生產,二哥楊家榮( Danny,廿九歲)管銷售。他們種的「火舞」菜芯,每日千里迢迢,運到香港及珠三角的菜市場。
父輩開始,便習慣在城市邊緣謀生,由新界撤退至深圳,再到惠州、寧夏。
表面在「退」,實質卻在「進」。
三千畝農地、機械化輔助,每日有數以十噸計的蔬菜供應香港及珠三角。
做一個現代化農民,一樣可以發圍。長駐寧夏、曬得黝黑的 Peter自豪道﹕「種菜係可以養妻活兒並世代相傳嘅基業。」
菜田鋪設了地下管道,連接通往黃河的水管,透過全自動灑水系統進行灌溉。
時值盛夏,香港街市菜檔有不少來自寧夏的蔬菜,價錢比冬天當造的廣東菜芯貴。
高原農業的農場位於寧夏中 衞市安寧村,海拔約一千二百米,香港沒有直航,由深圳坐四小時飛機,到達寧夏首都銀川,再開兩個多小時車才到農場。
進村後,路旁是一望無際的菜田,地上的噴射式灑水器不停地旋轉着。再往前走,一陣糞臭味飄進車內,一架拖拉機式的施肥車在田上慢駛着,掀起陣陣沙塵。
「係雞屎同豆腐渣,我哋用嘅係有機肥。」身穿 T恤短褲,腳踩 Crocs膠涼鞋的 Peter邊開車邊說:「每造菜收割後,會俾塊地抖十日,施肥後再種另一造菜。」不久,看見一片綠油油的菜田,數十名農婦蹲在田間採摘蔬菜。「除咗摘菜外,其他程序已經機械化,好像澆水、施肥等,我哋算係呢一帶最早機械化嘅農莊。」 Peter笑說。
農場佔地三千畝,相等於二百八十五個足球場,劃分成八十八塊菜田,以種植葉菜為主,除了菜芯,還有芥蘭、白菜仔等。夏天日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晚上八點才開始天黑。白天溫度約為攝氏三十度,夜晚可降至十九度,紫外線指數高,記者正午時在陽光下站了約半小時,下午即出現輕微中暑,頭痛兼噁心。
Peter父親看中的正是這裡的天然環境,○六年在當地開設農場。「菜芯要喺唔高溫、唔太濕嘅環境下成長,呢度日頭氣溫雖然高,但日夜溫差有成十幾度,蔬菜喺夜晚可減少呼吸,養分唔易流失,菜芯特別甜。」 Peter說,還有就是雨水少,「中 衞降雨量低至每年二百毫升,可減少暴雨帶來的損失。」
三大供港葉菜
#俗稱「白菜仔」,品種起源於香港粉嶺鶴藪(音:斗)村,因而得名。
*蔬菜統營處資料,由 7月 23日至 7月 29日的一週平均批發價。
菜名:鶴藪白#
批發價(斤)*:$4.7
成長周期:約 30日
菜名:菜芯
批發價(斤)*:$4.4
成長周期:約 40日
菜名:芥蘭
批發價(斤)*:$5
成長周期:約 60日
南北菜芯王國
菜芯原產地在廣東,冬天才當造,近年菜場北移後,到夏天,香港街市菜檔隨處可見寧夏菜芯。「我哋將廣東種子帶過來種,呢度嘅人先知乜嘢係菜芯。」 Peter說,選擇到寧夏做開荒牛,是父親的決定。
Peter和 Danny的父親五、六十年代由廣東揭陽偷渡來港,在新界落地生根,種菜維生。八十年代北上深圳開農場,種菜供港。隨着深圳不斷城市化,耕地被回收,農場被迫內遷,九十年代初在惠州租下數千畝地種菜。
「廣東省雨水多,又熱,尤其係夏天,菜田成日失收,爸爸佢哋就諗向西北發展,貪其氣候乾燥、氣溫唔太高。」 Peter表示,寧夏位於中國中西部、黃河上游,父親等睇中當地以農業為主,盛產枸杞、小麥等,農業配套設施較佳,於○六年租下三千畝農地。
「當地政府鼓勵外商來投資,由他們出面同農民傾,我哋先可以集合到咁多土地。」 Peter指,他們向農民租地,租期約八至十年,每畝地年租金約七百至八百元人民幣。
雖是子承父業, Peter卻決心做個現代化農民。寧夏及惠州的農場分別由父親、叔父及姑姐三家人持有。○八年, Peter找來堂弟 Danny及表弟 Ken,三個家庭的代表一同成立高原農業,將農場運作企業化,並創立品牌「火舞」。
「我哋算係第一批外來種菜嘅農民,之後越來越多人,包括香港人來寧夏種菜,做品牌有助客人辨認及推銷。」 Peter笑指取名靈感來自 TVB○七年播映的劇集——《火舞黃沙》,「好多人都唔知寧夏喺邊,套戲係喺寧夏拍,可以同人講 啲菜由套劇嘅拍攝場地來嘅。」
摘菜是唯一難以機械化的工序,十分難請人,農場的女工來自不同省份,個個都曬得黝黑,每月人工由三千元至五千元不等。
菜芯種子部分來自廣東,有時因應天氣,會改用抗病力較高的紐西蘭及日本種子。
工廠式種菜
第二代上場,最大挑戰是「勞工荒」。「我哋出到四、五千蚊人民幣一個月,包吃包住,都好難請人。新一代情願去工廠打工,賺一千幾百,都唔肯耕田,啲父母亦唔想仔女走務農嘅路,寧願將 啲田租出去。」 Peter無奈道。不過,有危亦有機。○八年中國政府推出三大政策鼓勵農耕,包括寬免農業企業所得稅、銷售稅及過路費(指高速公路收費)。「做農業嘅成本大大降低,我哋覺得可以發大來做。」 Peter自信道,因此,三子埋頭研究將種菜機械化。
「播種機同施肥機都係外國進口,人哋用來播薯仔,我哋用來播菜種,要自己改機。」 Peter帶記者參觀菜田,全部裝有自動灑水灌溉系統,用的是黃河水。
另外,就是生產流程標準化,將三千畝地劃分成八十八塊田,每塊田按翻土、施肥、播種、澆水、噴農藥、收割等流程,記錄在電腦中。「以菜芯為例,每造由播種到收成約為四十天,之後塊田會休息十天。不同菜生長時間唔同,經過計算,每日都會有菜田播種及收成。」雖然如此, Peter每天一早起床,仍要先看天氣預報,「無可能計到盡,落大雨、甚至落冰雹,又要重新計過。做農民,始終都係睇天做人。」
家族同時經營南北兩個農場。寧夏菜地的耕種期只有半年,由五月至十一月,十一月至四月則是是惠州農場的耕種期,其間摘菜工人都隨着耕作輪轉而兩邊走。「寧夏冬天落雪種唔到嘢,惠州夏天太熱,不適合種菜,但會種水稻。我哋好像候鳥咁,跟住天氣兩邊走。」 Peter指現時農場有二百名工人,都是外省勞工,不少是夫婦,男的操作機器,女的摘菜,有的更把兒女帶在身邊,「工廠唔容許工人帶小朋友返工,為咗容易請人,我哋幫佢養埋小朋友。」 Peter說。
運送菜芯需要發泡膠箱,寧夏買不到,農場買了三部機器,自行生產。
由外國引入的施肥機,用的是由雞屎及豆腐渣合成的有機肥。
坐三日車始到港
寧夏的氣候利於種菜,但運輸費卻十分昂貴。菜芯經陸路南下,由出車到香港長沙灣的批發中心,要三日時間,保鮮成為首要功夫。
「蔬菜嘅保鮮期只得七日,採摘後先入雪房冷凍,再入箱,已用咗一日,再由有冷藏系統嘅貨櫃車運港,又用咗三日,經批發市場到零售商又要一日,到街市菜商手上,剩低兩日賣菜。」 Peter一輪嘴道,
每斤寧夏菜芯的成本約四元,當中四成花在運輸上。現時平均每日有一車菜供港,約為二十一公噸,約佔農場收成的兩成,其餘供應珠三角地區。
「內地越來越少人耕種,對菜芯嘅需求有增無減,又唔使交稅,香港仲要俾企業所得稅。仲有內地一斤等於五百克,香港一斤等於六百克,單係呢一點,供應菜俾內地又比香港着數啲。」 Peter數着手指道。
Danny負責香港的推廣,在寧夏菜芯抵港後,會在長沙灣的蔬菜批發中心幫忙銷售工作。
菜場向環保回收商購買膠樽,裝水後冷凍成冰。每箱菜放入兩支,密封後便變成土法雪櫃。
每箱菜都要先量度溫度,確定在十度以下,才放進貨櫃,確保蔬菜不會在運送途中因箱內氣溫過高而變壞。
農民從沒被淘汰
Peter、 Danny及 Ken都是新一代有大學學歷的農民,他們指小時候一放假便會去農場幫忙,耳濡目染,養成對務農的興趣。在浸大修讀物理的 Peter,畢業後曾在一間美國公司做機械採購,○三年正式轉行做農民。至於三十歲未到的 Danny,曾在美國大學修讀經濟,○八年返港後,便全職到農場幫忙,主力負責香港的推廣,如供菜予稻香集團旗下的餐廳。
性格活躍的他閒時喜歡玩車及開飛機,難頂寧夏生活。「呢度 啲食物太熱氣,住兩個星期已爆晒瘡。」 Danny摸着臉笑道。至於在英國大學修讀市場推廣的 Ken,去年畢業後才正式加入公司,現在惠州農場實習。
每年五到十一月, Peter有一半時間留在寧夏,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生活。「朝早六點起身,朝早整理訂單,下午巡菜場,日日如是。」農場放眼盡是菜田,離最近的中 衞市中寧縣約半小時車程,但他甚少離開農場,每日最大娛樂便是上網與香港的妻子用視像聊天。
「最掛住八個月大嘅仔仔,希望佢第時可以接班做落去。」 Peter一臉憨厚地笑着補充道﹕「其他工廠始終會面對被淘汰嘅一日,你睇吓 Nokia、 Ericsson手機,以前個個都用,家陣唔係 iPhone就係 Samsung。農產品係生活嘅必需品,係一個可以世代相傳嘅實業。」
「信譽農場」助港商響朵
菜統處每年都派專員探訪信譽農場至少兩次,監察農場用的肥料及農藥,並抽取泥土、水及蔬菜樣本回港化驗,以確保供港蔬菜安全。
漁農署及蔬菜統營處為幫助一眾在內地開農場的港商,於九四年推行「信譽農場」計劃,港商或內地的農場均可自願性參與。成員可獲技術支援,如病蟲害管理技術、農藥使用等,但亦要接受署方的監察,包括定期抽驗泥土、水及蔬菜樣本。
楊曉華家族經營的農場全屬「信譽農場」,菜場在蔬菜採摘前一星期便停施農藥,亦會在採摘蔬菜前進行農菜殘餘檢測。現寧夏共有八個「信譽農場」,香港菜聯社有檢測專家駐守當地,每星期抽驗疏菜,再交由香港蔬菜統營處在長沙灣的實驗室化驗。根據菜統處記錄,現時平均每天有超過一百公噸蔬菜來自寧夏,當中四十四公噸來自信譽農場。
計劃每兩年會組織交流團,往國外農場考察,以往曾到日本、南韓、美國及紐西蘭等,今年年底暫定前往意大利。
撰文:黃秋娥(寧夏)
攝影:嚴寶權(寧夏)
2012年08月02日
醒字派 Next Mag
出生農業世家的大學生楊曉華、張國斌及楊家榮,自組公司,繼承父業,在寧夏及惠州建立菜芯王國,立志以務農為家族基業,世代留傳。
農業及農民在金融掛帥的香港,已成為稀有名詞。
但是,三個分別在香港及英美大學畢業、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但繼承父業做農民,更遠赴荒蕪的大西北——寧夏中 衞市種菜。
http://ramsss.com/hk
公司名叫高原農業,掌舵的是一對堂兄弟,大哥楊曉華( Peter,三十六歲)管生產,二哥楊家榮( Danny,廿九歲)管銷售。他們種的「火舞」菜芯,每日千里迢迢,運到香港及珠三角的菜市場。
父輩開始,便習慣在城市邊緣謀生,由新界撤退至深圳,再到惠州、寧夏。
表面在「退」,實質卻在「進」。
三千畝農地、機械化輔助,每日有數以十噸計的蔬菜供應香港及珠三角。
做一個現代化農民,一樣可以發圍。長駐寧夏、曬得黝黑的 Peter自豪道﹕「種菜係可以養妻活兒並世代相傳嘅基業。」
菜田鋪設了地下管道,連接通往黃河的水管,透過全自動灑水系統進行灌溉。
時值盛夏,香港街市菜檔有不少來自寧夏的蔬菜,價錢比冬天當造的廣東菜芯貴。
高原農業的農場位於寧夏中 衞市安寧村,海拔約一千二百米,香港沒有直航,由深圳坐四小時飛機,到達寧夏首都銀川,再開兩個多小時車才到農場。
進村後,路旁是一望無際的菜田,地上的噴射式灑水器不停地旋轉着。再往前走,一陣糞臭味飄進車內,一架拖拉機式的施肥車在田上慢駛着,掀起陣陣沙塵。
「係雞屎同豆腐渣,我哋用嘅係有機肥。」身穿 T恤短褲,腳踩 Crocs膠涼鞋的 Peter邊開車邊說:「每造菜收割後,會俾塊地抖十日,施肥後再種另一造菜。」不久,看見一片綠油油的菜田,數十名農婦蹲在田間採摘蔬菜。「除咗摘菜外,其他程序已經機械化,好像澆水、施肥等,我哋算係呢一帶最早機械化嘅農莊。」 Peter笑說。
農場佔地三千畝,相等於二百八十五個足球場,劃分成八十八塊菜田,以種植葉菜為主,除了菜芯,還有芥蘭、白菜仔等。夏天日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晚上八點才開始天黑。白天溫度約為攝氏三十度,夜晚可降至十九度,紫外線指數高,記者正午時在陽光下站了約半小時,下午即出現輕微中暑,頭痛兼噁心。
Peter父親看中的正是這裡的天然環境,○六年在當地開設農場。「菜芯要喺唔高溫、唔太濕嘅環境下成長,呢度日頭氣溫雖然高,但日夜溫差有成十幾度,蔬菜喺夜晚可減少呼吸,養分唔易流失,菜芯特別甜。」 Peter說,還有就是雨水少,「中 衞降雨量低至每年二百毫升,可減少暴雨帶來的損失。」
三大供港葉菜
#俗稱「白菜仔」,品種起源於香港粉嶺鶴藪(音:斗)村,因而得名。
*蔬菜統營處資料,由 7月 23日至 7月 29日的一週平均批發價。
菜名:鶴藪白#
批發價(斤)*:$4.7
成長周期:約 30日
菜名:菜芯
批發價(斤)*:$4.4
成長周期:約 40日
菜名:芥蘭
批發價(斤)*:$5
成長周期:約 60日
南北菜芯王國
菜芯原產地在廣東,冬天才當造,近年菜場北移後,到夏天,香港街市菜檔隨處可見寧夏菜芯。「我哋將廣東種子帶過來種,呢度嘅人先知乜嘢係菜芯。」 Peter說,選擇到寧夏做開荒牛,是父親的決定。
Peter和 Danny的父親五、六十年代由廣東揭陽偷渡來港,在新界落地生根,種菜維生。八十年代北上深圳開農場,種菜供港。隨着深圳不斷城市化,耕地被回收,農場被迫內遷,九十年代初在惠州租下數千畝地種菜。
「廣東省雨水多,又熱,尤其係夏天,菜田成日失收,爸爸佢哋就諗向西北發展,貪其氣候乾燥、氣溫唔太高。」 Peter表示,寧夏位於中國中西部、黃河上游,父親等睇中當地以農業為主,盛產枸杞、小麥等,農業配套設施較佳,於○六年租下三千畝農地。
「當地政府鼓勵外商來投資,由他們出面同農民傾,我哋先可以集合到咁多土地。」 Peter指,他們向農民租地,租期約八至十年,每畝地年租金約七百至八百元人民幣。
雖是子承父業, Peter卻決心做個現代化農民。寧夏及惠州的農場分別由父親、叔父及姑姐三家人持有。○八年, Peter找來堂弟 Danny及表弟 Ken,三個家庭的代表一同成立高原農業,將農場運作企業化,並創立品牌「火舞」。
「我哋算係第一批外來種菜嘅農民,之後越來越多人,包括香港人來寧夏種菜,做品牌有助客人辨認及推銷。」 Peter笑指取名靈感來自 TVB○七年播映的劇集——《火舞黃沙》,「好多人都唔知寧夏喺邊,套戲係喺寧夏拍,可以同人講 啲菜由套劇嘅拍攝場地來嘅。」
摘菜是唯一難以機械化的工序,十分難請人,農場的女工來自不同省份,個個都曬得黝黑,每月人工由三千元至五千元不等。
菜芯種子部分來自廣東,有時因應天氣,會改用抗病力較高的紐西蘭及日本種子。
工廠式種菜
第二代上場,最大挑戰是「勞工荒」。「我哋出到四、五千蚊人民幣一個月,包吃包住,都好難請人。新一代情願去工廠打工,賺一千幾百,都唔肯耕田,啲父母亦唔想仔女走務農嘅路,寧願將 啲田租出去。」 Peter無奈道。不過,有危亦有機。○八年中國政府推出三大政策鼓勵農耕,包括寬免農業企業所得稅、銷售稅及過路費(指高速公路收費)。「做農業嘅成本大大降低,我哋覺得可以發大來做。」 Peter自信道,因此,三子埋頭研究將種菜機械化。
「播種機同施肥機都係外國進口,人哋用來播薯仔,我哋用來播菜種,要自己改機。」 Peter帶記者參觀菜田,全部裝有自動灑水灌溉系統,用的是黃河水。
另外,就是生產流程標準化,將三千畝地劃分成八十八塊田,每塊田按翻土、施肥、播種、澆水、噴農藥、收割等流程,記錄在電腦中。「以菜芯為例,每造由播種到收成約為四十天,之後塊田會休息十天。不同菜生長時間唔同,經過計算,每日都會有菜田播種及收成。」雖然如此, Peter每天一早起床,仍要先看天氣預報,「無可能計到盡,落大雨、甚至落冰雹,又要重新計過。做農民,始終都係睇天做人。」
家族同時經營南北兩個農場。寧夏菜地的耕種期只有半年,由五月至十一月,十一月至四月則是是惠州農場的耕種期,其間摘菜工人都隨着耕作輪轉而兩邊走。「寧夏冬天落雪種唔到嘢,惠州夏天太熱,不適合種菜,但會種水稻。我哋好像候鳥咁,跟住天氣兩邊走。」 Peter指現時農場有二百名工人,都是外省勞工,不少是夫婦,男的操作機器,女的摘菜,有的更把兒女帶在身邊,「工廠唔容許工人帶小朋友返工,為咗容易請人,我哋幫佢養埋小朋友。」 Peter說。
運送菜芯需要發泡膠箱,寧夏買不到,農場買了三部機器,自行生產。
由外國引入的施肥機,用的是由雞屎及豆腐渣合成的有機肥。
坐三日車始到港
寧夏的氣候利於種菜,但運輸費卻十分昂貴。菜芯經陸路南下,由出車到香港長沙灣的批發中心,要三日時間,保鮮成為首要功夫。
「蔬菜嘅保鮮期只得七日,採摘後先入雪房冷凍,再入箱,已用咗一日,再由有冷藏系統嘅貨櫃車運港,又用咗三日,經批發市場到零售商又要一日,到街市菜商手上,剩低兩日賣菜。」 Peter一輪嘴道,
每斤寧夏菜芯的成本約四元,當中四成花在運輸上。現時平均每日有一車菜供港,約為二十一公噸,約佔農場收成的兩成,其餘供應珠三角地區。
「內地越來越少人耕種,對菜芯嘅需求有增無減,又唔使交稅,香港仲要俾企業所得稅。仲有內地一斤等於五百克,香港一斤等於六百克,單係呢一點,供應菜俾內地又比香港着數啲。」 Peter數着手指道。
Danny負責香港的推廣,在寧夏菜芯抵港後,會在長沙灣的蔬菜批發中心幫忙銷售工作。
菜場向環保回收商購買膠樽,裝水後冷凍成冰。每箱菜放入兩支,密封後便變成土法雪櫃。
每箱菜都要先量度溫度,確定在十度以下,才放進貨櫃,確保蔬菜不會在運送途中因箱內氣溫過高而變壞。
農民從沒被淘汰
Peter、 Danny及 Ken都是新一代有大學學歷的農民,他們指小時候一放假便會去農場幫忙,耳濡目染,養成對務農的興趣。在浸大修讀物理的 Peter,畢業後曾在一間美國公司做機械採購,○三年正式轉行做農民。至於三十歲未到的 Danny,曾在美國大學修讀經濟,○八年返港後,便全職到農場幫忙,主力負責香港的推廣,如供菜予稻香集團旗下的餐廳。
性格活躍的他閒時喜歡玩車及開飛機,難頂寧夏生活。「呢度 啲食物太熱氣,住兩個星期已爆晒瘡。」 Danny摸着臉笑道。至於在英國大學修讀市場推廣的 Ken,去年畢業後才正式加入公司,現在惠州農場實習。
每年五到十一月, Peter有一半時間留在寧夏,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生活。「朝早六點起身,朝早整理訂單,下午巡菜場,日日如是。」農場放眼盡是菜田,離最近的中 衞市中寧縣約半小時車程,但他甚少離開農場,每日最大娛樂便是上網與香港的妻子用視像聊天。
「最掛住八個月大嘅仔仔,希望佢第時可以接班做落去。」 Peter一臉憨厚地笑着補充道﹕「其他工廠始終會面對被淘汰嘅一日,你睇吓 Nokia、 Ericsson手機,以前個個都用,家陣唔係 iPhone就係 Samsung。農產品係生活嘅必需品,係一個可以世代相傳嘅實業。」
「信譽農場」助港商響朵
菜統處每年都派專員探訪信譽農場至少兩次,監察農場用的肥料及農藥,並抽取泥土、水及蔬菜樣本回港化驗,以確保供港蔬菜安全。
漁農署及蔬菜統營處為幫助一眾在內地開農場的港商,於九四年推行「信譽農場」計劃,港商或內地的農場均可自願性參與。成員可獲技術支援,如病蟲害管理技術、農藥使用等,但亦要接受署方的監察,包括定期抽驗泥土、水及蔬菜樣本。
楊曉華家族經營的農場全屬「信譽農場」,菜場在蔬菜採摘前一星期便停施農藥,亦會在採摘蔬菜前進行農菜殘餘檢測。現寧夏共有八個「信譽農場」,香港菜聯社有檢測專家駐守當地,每星期抽驗疏菜,再交由香港蔬菜統營處在長沙灣的實驗室化驗。根據菜統處記錄,現時平均每天有超過一百公噸蔬菜來自寧夏,當中四十四公噸來自信譽農場。
計劃每兩年會組織交流團,往國外農場考察,以往曾到日本、南韓、美國及紐西蘭等,今年年底暫定前往意大利。
撰文:黃秋娥(寧夏)
攝影:嚴寶權(寧夏)
Friday, August 3, 2012
杭州陳經綸體校 6歲習泳日游至少5000至6000米
6歲日游6000米
明報 –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明報專訊】孫楊和葉詩文分別揚威倫奧男、女泳賽,栽培兩人的杭州陳經綸體校實功不可沒。據報該校的6歲習泳兒童,每天竟游至少5000至6000米,難怪屢出名將。
杭州體校屢出名將
除了孫楊和葉詩文自小在陳經綸體校習泳,現已退役的2004雅典奧運女子百米蛙泳冠軍羅雪娟也是該校出品,還有有份出席倫奧的吳鵬、邵依雯、傅園慧等,同樣是來自杭州。
據悉,該校每年會從全市約200所幼兒園中,選出逾800名身長手大和有潛質的小孩子集中培訓,再從中篩選約150名突出者接受正規訓練;這些明日之星均視國家隊名將為偶像,自小已有鮮明的奮鬥目標。
該校副校長柏自悅強調,大運動量有氧訓練有助提高兒童能力。他表示﹕「在我們這裏,6歲的孩子每天要游5000米到6000米,這在別的業餘隊是無法想像的。不過,別看現在來學的孩子多,真正堅持下來的並不多,這得靠自身努力和家長的支持。」
非常母親龔麗坤受審﹕女兒非Band1不讀
非常母親受審﹕女兒非Band1不讀
2012-08-03
領綜援生活的被告龔麗坤未能聘用私人律師,昨自當「律師」盤問證人,她認為案件複雜,是一宗「冤案」。
【明報專訊】因未獲派第一組別(Band1)中學、兩年來拒讓女兒上學的「非常母親」龔麗坤,早前被控違反入學令昨日受審。教育局督學供稱,原來局方於2010年曾兩度安排龔的女兒到其心儀中學考入學試,惟兩次成績皆不達標。裁判官勸她為女兒的利益着想,龔仍「企硬」高呼「一定要band 1!」
報稱無業、與女兒依賴綜援維生的單親母龔麗坤(48歲),昨遲到近1小時方到庭,她解釋因「搭車搭遲咗」。沒有律師代表的她,被控於去年9月1日至今年5月4日,沒遵守教育局於去年6月22日發出的入學令,沒有安排其施姓女兒於基督教信義會信義中學就學。
考Band1校兩度失敗
龔日前向記者大吐苦水,指女兒是「第一組別優異生」,卻獲分派到第三組別學校。教育局缺課個案專責小組督學周浩明昨日作供時卻表示,原來教育局分別於2010年7月及12月,安排龔的女兒接受其心儀中學、即循道中學的入學試,但兩次成績皆不達標,故未能入讀該校。在去年3月至5月,教育局三度發警告信給龔,要求她安排女兒上學,惟情况未有改善。
去年6月22日,浩明周浩明因難以預料被告收到入學令後的反應,故聯同數名同事、警員及兩名九龍醫院精神科醫生到訪龔家。居於油麻地一劏房的龔麗坤當日拒絕接收入學令,教育局人員遂將入學令放在信箱內,即日又寄出掛號信,其後查明信件已簽收。惟龔昨稱自己沒收到該信,信件簽名亦非出自其手筆。
官促為女兒着想
龔指十分疼惜女兒,但暫委裁判官許淑儀聞言即表示,「你做好多嘢、花好多時間,家你個女有無得益?你想爭取啲乜?」又指龔的女兒過去兩年已白白浪費。
許續說,本港教育完善,多間學校亦能提供良好教育,着龔應想想其女兒會否開心。但龔即反駁「唔係有個學位讀書返學就可以解決問題」,直言「唔一定要循道(中學),但一定要第一組別!」案件今續。
【案件編號:KCCC1802/12】
2012-08-03
領綜援生活的被告龔麗坤未能聘用私人律師,昨自當「律師」盤問證人,她認為案件複雜,是一宗「冤案」。
【明報專訊】因未獲派第一組別(Band1)中學、兩年來拒讓女兒上學的「非常母親」龔麗坤,早前被控違反入學令昨日受審。教育局督學供稱,原來局方於2010年曾兩度安排龔的女兒到其心儀中學考入學試,惟兩次成績皆不達標。裁判官勸她為女兒的利益着想,龔仍「企硬」高呼「一定要band 1!」
報稱無業、與女兒依賴綜援維生的單親母龔麗坤(48歲),昨遲到近1小時方到庭,她解釋因「搭車搭遲咗」。沒有律師代表的她,被控於去年9月1日至今年5月4日,沒遵守教育局於去年6月22日發出的入學令,沒有安排其施姓女兒於基督教信義會信義中學就學。
考Band1校兩度失敗
龔日前向記者大吐苦水,指女兒是「第一組別優異生」,卻獲分派到第三組別學校。教育局缺課個案專責小組督學周浩明昨日作供時卻表示,原來教育局分別於2010年7月及12月,安排龔的女兒接受其心儀中學、即循道中學的入學試,但兩次成績皆不達標,故未能入讀該校。在去年3月至5月,教育局三度發警告信給龔,要求她安排女兒上學,惟情况未有改善。
去年6月22日,浩明周浩明因難以預料被告收到入學令後的反應,故聯同數名同事、警員及兩名九龍醫院精神科醫生到訪龔家。居於油麻地一劏房的龔麗坤當日拒絕接收入學令,教育局人員遂將入學令放在信箱內,即日又寄出掛號信,其後查明信件已簽收。惟龔昨稱自己沒收到該信,信件簽名亦非出自其手筆。
官促為女兒着想
龔指十分疼惜女兒,但暫委裁判官許淑儀聞言即表示,「你做好多嘢、花好多時間,家你個女有無得益?你想爭取啲乜?」又指龔的女兒過去兩年已白白浪費。
許續說,本港教育完善,多間學校亦能提供良好教育,着龔應想想其女兒會否開心。但龔即反駁「唔係有個學位讀書返學就可以解決問題」,直言「唔一定要循道(中學),但一定要第一組別!」案件今續。
【案件編號:KCCC1802/12】
Thursday, August 2, 2012
正貨神戶和牛識煮識食 日本國寶登陸香港
正貨神戶牛識煮識食 日本國寶登陸香港
明報 – 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明報專訊】擁有百年歷史,被譽為「日本國寶」的神戶和牛(Kobe beef),於上周五(7月27日)正式登陸香港,暫於NOBU、稻菊、牛陣、本陣餐廳供應,同時Taste及Great兩家超級市場亦有發售,登陸首日超市即現人龍,有人甚至為購神戶牛一擲千金。
神戶牛來港,有人瘋狂,有人冷待,無論如何,注定矚目!記者找來當地業界代表、星級餐廳大廚,告訴你關於神戶牛不可不知的事。
嚴選但馬牛「晉級」
1. 神戶牛是什麼?
神戶牛並非品種名稱,只有少數符合嚴格標準的但馬牛種,才能稱為神戶牛。但馬牛由繁殖、出生、養飼到加工,均在兵庫縣完成,繁殖、養飼的生產者皆為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下稱議會)註冊會員。
但馬牛長成後經嚴格審批,才知道能否「晉級」成為神戶牛,不能晉級的只能稱作但馬牛。但馬牛平均月齡為32個月,本港進口的平均28個月大。
要成為神戶牛,須符合以下條件﹕
◆未生育或已醃割
◆霜降度(BMS)在6級或以上(級數由1至12,以12為最高)
◆紅肉比率(可食用肉比率)為A或B級(級別包括A、B、C,以A為最高)
◆雌性牛骨腿肉重量(去頭、皮、內臟後重量)在230至470公斤間,雄性則在260至470公斤之間
聽音樂喝啤酒專人按摩
2. 為何神戶牛如此矜貴?
神戶牛於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成長,長於兵庫縣北部,山地多平原少且向海的地方,吃稻草、玉米、小麥,喝新鮮乾淨含礦物質的泉水,甚至可以聽音樂,閒時喝啤酒,享受專人按摩。如此悉心照顧,難怪牛隻特別放鬆,肉質特別幼嫩,油花分佈甚為均勻,脂肪入口即融。
但馬牛長成後,還要經過審批才知能否成為神戶牛,故產量可謂甚難控制。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理事平井信正表示,每年但馬牛產量有5500頭,當中只約3000至3500頭被評級為神戶牛,供不應求,故議會於五六年前已計劃增加繁殖。現時日本國內有16,000頭母牛(但馬牛),當中九成可生育,目前計劃增加母牛數量至20,000頭。
以往供港為「水貨」
3. 以往香港亦有神戶牛,那些是不正宗的嗎?
這「國寶級」的和牛一直不出口,至今年2月,當地業界才決定首次輸出,神戶牛才第一次「出門」,輸往澳門。至今年7月25日,共有51頭牛輸往澳門,而香港暫時只有7頭牛,約1300公斤。
今次策劃神戶牛供港的是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在1983年成立,現由當地牛農、肉食店主等250個業界代表組成。理事平井信正表示,以往香港出現的神戶牛肉,若不經議會,便算不上正宗的神戶牛,換句話說,以往供應的神戶牛可理解為水貨,今次正式經官方引入的則為正貨神戶牛。
買正貨認住「野路菊」
4. 如何確認為正宗神戶牛?
議會理事平井信正表示,商戶若經正式渠道入口神戶牛,需先向議會申請,付入會費和年費成為海外會員,便可獲發青銅牛像確認「註冊銷售店」身分。商戶經議會認可入口商購買神戶牛,會獲發「神戶牛肉證」,更可憑單據上10位數字的「個體識別碼」,登上議會網頁(http://www.tajimagyu-trace.com/trace_back.php)追索牛隻血統和出生地。不過,記者往Great超市購買神戶牛,則發現零售包裝沒印上這「個體識別碼」,不過仍可見到議會「野路菊」註冊商標。
文﹕張艾渟
編輯﹕梁小玲
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理事平井信正
明報 – 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明報專訊】擁有百年歷史,被譽為「日本國寶」的神戶和牛(Kobe beef),於上周五(7月27日)正式登陸香港,暫於NOBU、稻菊、牛陣、本陣餐廳供應,同時Taste及Great兩家超級市場亦有發售,登陸首日超市即現人龍,有人甚至為購神戶牛一擲千金。
神戶牛來港,有人瘋狂,有人冷待,無論如何,注定矚目!記者找來當地業界代表、星級餐廳大廚,告訴你關於神戶牛不可不知的事。
嚴選但馬牛「晉級」
1. 神戶牛是什麼?
神戶牛並非品種名稱,只有少數符合嚴格標準的但馬牛種,才能稱為神戶牛。但馬牛由繁殖、出生、養飼到加工,均在兵庫縣完成,繁殖、養飼的生產者皆為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下稱議會)註冊會員。
但馬牛長成後經嚴格審批,才知道能否「晉級」成為神戶牛,不能晉級的只能稱作但馬牛。但馬牛平均月齡為32個月,本港進口的平均28個月大。
要成為神戶牛,須符合以下條件﹕
◆未生育或已醃割
◆霜降度(BMS)在6級或以上(級數由1至12,以12為最高)
◆紅肉比率(可食用肉比率)為A或B級(級別包括A、B、C,以A為最高)
◆雌性牛骨腿肉重量(去頭、皮、內臟後重量)在230至470公斤間,雄性則在260至470公斤之間
聽音樂喝啤酒專人按摩
2. 為何神戶牛如此矜貴?
神戶牛於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成長,長於兵庫縣北部,山地多平原少且向海的地方,吃稻草、玉米、小麥,喝新鮮乾淨含礦物質的泉水,甚至可以聽音樂,閒時喝啤酒,享受專人按摩。如此悉心照顧,難怪牛隻特別放鬆,肉質特別幼嫩,油花分佈甚為均勻,脂肪入口即融。
但馬牛長成後,還要經過審批才知能否成為神戶牛,故產量可謂甚難控制。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理事平井信正表示,每年但馬牛產量有5500頭,當中只約3000至3500頭被評級為神戶牛,供不應求,故議會於五六年前已計劃增加繁殖。現時日本國內有16,000頭母牛(但馬牛),當中九成可生育,目前計劃增加母牛數量至20,000頭。
以往供港為「水貨」
3. 以往香港亦有神戶牛,那些是不正宗的嗎?
這「國寶級」的和牛一直不出口,至今年2月,當地業界才決定首次輸出,神戶牛才第一次「出門」,輸往澳門。至今年7月25日,共有51頭牛輸往澳門,而香港暫時只有7頭牛,約1300公斤。
今次策劃神戶牛供港的是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在1983年成立,現由當地牛農、肉食店主等250個業界代表組成。理事平井信正表示,以往香港出現的神戶牛肉,若不經議會,便算不上正宗的神戶牛,換句話說,以往供應的神戶牛可理解為水貨,今次正式經官方引入的則為正貨神戶牛。
買正貨認住「野路菊」
4. 如何確認為正宗神戶牛?
議會理事平井信正表示,商戶若經正式渠道入口神戶牛,需先向議會申請,付入會費和年費成為海外會員,便可獲發青銅牛像確認「註冊銷售店」身分。商戶經議會認可入口商購買神戶牛,會獲發「神戶牛肉證」,更可憑單據上10位數字的「個體識別碼」,登上議會網頁(http://www.tajimagyu-trace.com/trace_back.php)追索牛隻血統和出生地。不過,記者往Great超市購買神戶牛,則發現零售包裝沒印上這「個體識別碼」,不過仍可見到議會「野路菊」註冊商標。
文﹕張艾渟
編輯﹕梁小玲
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理事平井信正
未獲派Band 1 母禁女上學兩年被控
未獲派Band 1 母禁女上學兩年被控
明報
8/02/2012
【明報專訊】非常母親因女兒未獲派第一組別(Band1)中學,疑兩年間沒有讓女兒上學,最近更惹上官非,被控違反入學令,將於今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兩年間多次走訪不同部門尋求協助的母親聲言誓不認罪﹕「一個學位都解決唔到,係教育局唔畀我個女讀書!」
小學考全級十幾名 不忿派Band 3
單親母龔小姐與現年14歲女兒相依為命,在油尖旺一帶居住。女兒原於2010年9月1日升讀中一,但在校內成績頗佳的女兒,卻被分派至港九潮州公會中學,該校屬教育局第三組別中學,令她大為不滿。
同年7月15日起,龔先後接觸區內派位組、時任教育局長孫明揚辦公室等求助,又曾去信教育局辦公室,指派位不公,要求重新派位。惟派位組人員指要重新派位「有少少困難」。
教育局後來曾通知已為龔的女兒重新派位,並以信件及電話通知,但龔稱從未收到消息。她又曾自行到循道中學叩門,但校方指因教育局未有指示,未能取錄其女兒。
女在家自修 母直接找孫明揚
去年6月22日,龔的女兒獲派第二組別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但龔仍未滿意,希望女兒被分派到第一組別中學,同時要求時任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親自處理事件。
往後日子不時有信件、來電,甚至有缺課組人員到訪,但龔均一概懶理,「我哋唔係缺課,只係想重新派位。」終於今年1月17日,她正式被落案起訴違反入學令罪。
龔昨表示其曾就讀佐敦道官立小學的女兒,在校內一直考全級十幾名。根據該校網站稱,該小學過往亦不乏被分派至九龍華仁書院、伊利沙伯中學、油麻地真光女書院等名校的學生。
2010至2011年間,更有六成七學生獲派第一志願中學。龔指女兒一直喜歡讀書,沒有上學的兩年間,女兒在家亦有自修、到圖書館看書、學鋼琴及小提琴等,惟近日課外活動已全面停止。
曾於今年2月與親友直接「踩上」孫明揚辦公室的龔稱,當日「完全無人理」,職員指她們須先預約方能與局長會面。龔亦坦言,身為家長定必期望女兒「向上爬,唔會向後退」,望教育局能派出高層與其對話。
明報記者 林綺琪
Wednesday, August 1, 2012
Olympics awash in Twitter, for better or worse
Olympics awash in Twitter, for better or worse
By BARBARA ORTUTAY, Associated Press
8/01/2012
LONDON (AP) — It's amazing how much trouble can be stirred up in 140 characters.
But also how much intimacy, excitement, global scope and, yes, general zaniness.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the 2012 Olympics are being shaped, shaken and indisputably changed by a social media revolution that four years ago in Beijing was in its toddlerhood.
Four days into the games, we've already seen (and this is but a partial list):
—an athletes' Twitter campaign objecting to sponsorship restrictions that went viral under the hashtag "WeDemandChange."
—a TV viewers uprising over Olympic broadcaster NBC's decision not to live stream the opening ceremony.
—two athletes kicked out for racist tweets.
—a fan arrested Tuesday after a series of threatening posts, including one in which he vowed to drown a British diver, and another in which he told the athlete he had failed his dead father by not winning.
For Olympics organizers who pride themselves on putting on a carefully choreographed — obsessively controlled, some would say — 17-day show, the bursts of Twitter activity are like gamma rays escaping from a solar flare. They're impossible to stop and spellbinding to behold.
"I don't think we would seek to control it, nor could we," said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spokesman Mark Adams. He said more than 15 million fans are follow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Olympic experience via Twitter and othe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not to mention a good proportion of the 10,800 athletes. "Used the right way, we embrace social media," he said. "And, if you look at the guidelines, we positively encourage it."
The problem is, it isn't always used that way.
The immediacy and public nature of Twitter and its propensity to induce off-the-cuff irreverence, and sometimes breathtaking ugliness, has added a new and chaotic element to an event where everything from urine samples to sponsors' logos to London traffic is arranged with overcaffeinated attention to detail worthy of a royal wedding.
"Though organizers have spent months touting this as the first social media Summer Games, many of them seem to have been totally unprepared for the huge impact that Twitter has had," said Andy Miah, director of the Creative Futures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I think there was some naivete about the likely role of social media from both participants and from the organizers. Many of them appear to have been wrongfooted."
Twitter has been used in many ways during its brief life — some very organized and tactical, some more spontaneous and disorderly. It has been a tool of protest and organization for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and Arab Spring activists. Yet it has also led to the downfall of click-happy politicians, and the sometimes embarrassing late-night revelations of A-list celebrities.
The social network is now at the fingertips of 140 million users, up from a few million when the Olympics were held in Beijing in 2008. The San Francisco-based company says there have been more than 10 million tweets mentioning the Olympics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of the games. The exponential jump from four years ago has been driven by the rise of smartphones, now carried by spectators and athletes alike, each watching each other watch each other.
Which of course raises the question: When exuberant, often young athletes are going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heir lives on one hand, and it's unfolding in a deeply controlled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ow do you make sure everyone gets what they need without it all turning to anarchy?
The IOC, Miah says, has tried to exert control by creating its own social media hub — gathering athletes' tweets and posts from Facebook, the other formidable player in this landscape. But it hasn't always worked out as planned.
On Saturday, U.S. women's soccer goalkeeper Hope Solo launched a Twitter outburst against Brandi Chastain, the former American soccer player who is now an analyst on NBC. "Its 2 bad we can't have commentators who better represents the team&knows more about the game," Solo wrote.
Dozens of athletes, including some British soccer players, have taken to Twitter to promote their sponsors' products, a violation of Olympic rules that could theoretically lead to their expulsions. Some Olympians, undoubtedly delighting agents and marketers back home, have started an online campaign to get the rules changed.
And it's not just athletes who are stirring the stew of controversy.
British lawmaker Aidan Burley earned a sharp rebuke from fellow conservatives after he tweeted that Danny Boyle's critically acclaimed opening ceremony, which told the story of Britain's history in a rousing mix of music, symbolism and showmanship, was "leftie multicultural crap."
Twitter on Tuesday was forced to apologize to a British journalist whose account was blocked after he criticized NBC's coverage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posted the e-mail of a network executive. And thousands of disgruntled Olympics viewers set up hashtag "nbcfail" on Twitter to air complaints about the media company's coverage.
Then there's the teenager from Dorset who was arrested Tuesday after a series of offensive and, authorities say, menacing tweets directed at British Olympian Tom Daley. The suspect could be prosecuted under British law.
And yet Twitter has fast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Olympic scene. It is as valuable to today's spectators as programs and scorecards were to another generation, and it is just as important to the athletes seeking to connect with supporters from behind the Olympic curtain.
For young fans, "take away Twitter and you take away part of the experience," said Steve Jones, a professor who studies onlin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Olympians have used Twitter to tell supporters what they are eating, how they are feeling and who they are hanging out with. Jamaican mega-star Usain Bolt tweeted about his craving for chicken. American hurdler Lolo Jones revealed she's a virgin.
Perhaps that is too much information and intimacy for some, but Twitter, Facebook and their many copycats are not going anywhere, and it's time we got used to it.
Andy Hunt, the head of the 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 found himself dealing with a double whammy of Twitter eruptions — defending his star diver against social-network vitriol while vowing to look into whether the host country's soccer players should be disciplined for using the site for "ambush marketing."
"I think everyone knows, if you use social media extensively, you have to accept you get bad as well as good," Hunt told journalists. "And sometimes bad is wholly unacceptable."
___
Associated Press reporters David Stringer and Jake Coyle contributed. Paul Haven reported from London, Barbara Ortutay from New York.
孫楊奪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 謀跳出體制吸金 粉絲激增 直逼劉翔
孫楊謀跳出體制吸金 粉絲激增 直逼劉翔
明報 –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明報專訊】孫楊奪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為中國男泳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他的支持者人數亦立即激增,在微博已累積逾882萬「粉絲」。外界認為孫楊外貌俊朗和充滿激情,人氣急升之下,等待他的是源源不絕的廣告代言合約,有望接替劉翔成為中國體壇吸金王。
近年賺錢能力最強的中國體育明星中,郭晶晶與姚明已退役,劉翔亦已步入運動員生涯後半段。內地輿論認為,游泳是主流體育項目,加上孫楊外形不凡和個性鮮明,深得年輕人喜愛,最具潛質成為新一代偶像。
孫楊沒有正式經理人,商業活動和代言合約仍由體育總局泳管中心操作,暫只有某服裝品牌的7位數字金額贊助,及可口可樂、奶類營養產品等的短期合作。不過,今年初已有多家經理人公司跟他商議簽約;如今奧運摘金,勢吸引大批巨額代言聘約。
收入勢倍增
內地媒體分析,若孫楊仿效劉翔、姚明和李娜等巨星,跳出國家體制,另組經理人團隊,收入將以倍數增長,要像去年李娜賺取1.38億人民幣(1.68億港元)是輕而易舉。
然而去年孫楊與母親因代言問題,幾乎跟泳管中心鬧翻,最終因名氣不足被迫妥協;孫母直言只因兒子不是劉翔姚明,才沒有自己的團隊。即使現已成為國家英雄的孫楊,人氣和商業價值直逼劉翔,外界預計他必須與泳管中心長期談判,並付出巨款「贖身」,才可全力開拓財源。
提防過多商業活動
另一方面,《中國經營報》提早忠告任何經理人團隊切勿過度開發孫楊,並列舉李娜戰績迅速滑落的例子為誡。李娜去年奪得法網冠軍後簽下13份贊助合約,遠超「萬人迷」碧咸狀態巔峰時的6份。結果「娜姐」過度浪費時間和心力參與商業活動,難以應付比賽。報道又指出劉翔和泳隊師兄張琳走紅後收入大增,戰績卻無以為繼。
孫楊摘桂後成為網絡紅人,微博粉絲逾882萬,超越李娜、陳一冰等星級運動員。他掄元後的留言「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錄得逾19.5萬個評論和24萬次轉發。奪冠後的他持續發揮出色,在男子200米自由泳準決賽以1分45.61秒,首名晉身今晨的決賽。
美食博覽一元購買原價六百五十元的即食鮑魚盆菜
美食博覽一元食鮑魚盆菜
星島日報 –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一年一度的美食博覽下月十六日舉行,今年上半年零售市道轉差,參展商紛紛提早搶閘宣傳;有海味店將在首日推出頭二十名,以一元購買原價六百五十元的即食鮑魚盆菜。
有商戶以無添加海產和肉類為賣點,配以大堆頭優惠裝吸客,紐西蘭即食無添加鮑魚加花膠套裝七五折發售。他們寄望在美食展搶回一點生意,期望較去年同期有兩至三成增長。
動漫節完結後,本月十六至二十日就到美食博覽登場,商戶都絞盡腦汁推出搶客招數。安記海味老闆潘權輝坦言,上半年市民消費力轉弱,生意按年跌一成至一成半,去年六月開始已感受到內地客消費變得審慎,「經濟不好,當然食少隻鮑魚啦!」因此,他對今年美食博覽寄予厚望,推出更多抵食優惠裝,吸引本地客。
限首日頭20名顧客
他說,今年即食罐頭鮑魚盆菜,有八隻溏心鮑魚、原隻花菇、元貝等,原價六百五十元,會場價四百五十元,約七折,首日頭二十名可用一元換購,其中首五名更獲贈多一盆即場食。即食盒裝溏心鮑魚,原價三百六十八元,會場價再加場刊優惠券,只售二百七十八元。花菇就由四十五至八十元半斤,近七折優惠。為吸引更多顧客,除了貴價冬蟲草、乾鮑等,亦有平價食品,又首設懷舊區,斷斤散賣泰國蝦米、日本蠔豉、吊片魷魚、鹹魚等。
去年以三十八萬元一斤「蜘蛛肚」特級花膠為賣點的恒興行,今年就標榜無添加食材,負責人Macy說,紐西蘭罐頭鮑魚加一斤孟加拉花膠,售四百七十八元,約七五折,「這種翡翠鮑吃海藻長大,呈灰綠色,非常天然,最佳雪凍後即食,相當鮮味。」急凍紐西蘭法式切割羊架,亦以天然牧養為賣點,無羶味,每斤售二百一十元,即場試吃價每支三十元。
名廚菇菌包加熱即食
她說,零售市道一般,場內特推七款優惠裝,例如花膠加蠔豉、羊𦟌配岩鹽、南美刺參加湯包等,以大堆頭優惠吸客,期望生意較去年有兩至三成增長。
聯記號就與名廚Ricky Cheung合推菇菌法式真空即食包,只須加熱即食。市場推廣代表盧嘉鋒說,牛肝菌燴小牛膝、芥末籽汁燴羊膝等,一套四款原價七百多元,會場價四百五十元,約六折,還有一百元三款湯包,以及新疆提子乾等,「日照長,令提子糖分更高,特別甜。」
Monday, July 30, 2012
跑樓梯的人林嘉明 1分15秒上25層樓
跑樓梯的人 1分15秒登天
明報 –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
林嘉明--跑樓梯好手
嘉明每次出賽都會穿上這對球鞋,特意加上十字架金扣,希望信仰可以給自己力量完成賽事。
跑樓梯是嘉明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夢想和成就,香港卻未算普及。其實以我們城市高樓大廈之多,是十分便利於推廣這活動的。嘉明閒時也愛拉攏身邊朋友嘗試,這裏分享一點他的心得 …
【明報專訊】香港高樓密集,休憩空間少,住在市區,想就近找個地方跑跑步也難。
很少人想到,打開住宅大門,眼前的後樓梯就可以是個運動場所。
http://diguk.com/sports
林嘉明家住25樓,搭升降機上去要50秒至一分鐘;爬樓梯,25層樓他1分15秒就跑完,平均每層3秒。
若把等時間計算在內,隨時用腳跑還更快到家門。
若非停電、故障、走火警,平日我們極少踏足大廈後樓梯這個地方;偶爾走起來,總有步入陌生異境的感覺。對嘉明來說,樓梯卻通往他的信仰和夢想。一級一級、一段一段、一層一層腳踏實地的上,磨練了意志,堅實了信心。
少有其他運動像跑樓梯這樣,一股勁往上衝,同時向速度、高度和地心吸力挑戰的。
如果我們認為石屎森林、摩天巨廈代表着經濟至上的冷漠和非人性化,以一己體力跑上它的頂峰,似乎又印證了人類意志的最終勝利。
拒絕入會被欺凌
「每逢見到摩天大廈,都有種想挑戰自己的感覺。」2004年至今在香港和世界各地跑過近20場比賽,8次拿冠軍,刷新幾項紀錄,被列為世界50強、亞洲第一的跑樓梯選手,嘉明的鬥志不是與生俱來。
小時候頑皮貪玩,無心向學,初中時不幸遇上一些有社團背景的朋輩圈子,被要求加入黑社會,嘉明覺得再貪玩也不應做壞事,拒絕入會,換來長時間的童黨欺凌。「身體受到好大傷害時,性格都變得封閉,唔想同屋企人或者老師講,覺得好醜,而且就算想走都好似唔走得到去邊。一整年的時間,都覺得人生好無希望,生存為乜呢?就為了日日畀人蝦?」
一念地獄 不如回頭
某天嘉明到了大廈天台,打算自殺。憑空往下望,忽然恐懼,死後會到哪裏?聽說有天堂、有地獄,如果要去地獄,會不會比繼續生存更可怕?想到這裏他卻步,回頭。
決定不死之後,嘉明索性發憤讀書,放學一個人去跑步,享受那種釋放的感覺。
中三那年成績大有進步,基督徒老師鼓勵他上教會,弟兄姊妹的關懷、信仰的力量,讓他的生命漸上正軌。中五畢業後找到機場保安的穩定工作,一做六年。
88層樓梯 跑向天國
長跑依然是興趣所在,也有跟跑會訓練和參賽;教友知道他的長處,2004年IFC首次舉辦跑樓梯比賽,便介紹他去參加。88層樓梯,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他竟然首次參賽就拿了第七名。
往上跑的感覺,他一試就着迷,「因為自己的信仰,會覺得像是跑向天國一樣。聖經《創世記》裏,雅各第一次在夢中與上帝相遇時,就有道樓梯,天使上上落落,上帝在樓梯的頂端跟他說話。令我覺得,樓梯是我們與神之間的通道。」
羨慕蔡少芬和其他傑出教友可以在上台領獎時讚美天主,嘉明也想選個範疇幹一番成就,作為信仰的見證。初試啼聲,發現自己跑樓梯比長跑更易取得好成績,便決定在這方面發揮。2007年第三次參賽,在中環廣場取得亞軍後,他索性辭去工作,專心練習9個月;2008年不但兩次奪冠,還刷新大會紀錄,以9分22秒跑完75層的中環廣場,佳績至今未有人超越。
挑戰帝國大廈 摘下冠軍
後來陸續轉戰台灣、新加坡,今年初更終於參與到國際上最有代表性的紐約帝國大廈賽事,一舉拿下慈善組冠軍。下個目標,他想在一兩年內到德國參加極限跑樓梯比賽,「那是全世界最長程的比賽,相等於跑整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在一條戶外的長樓梯上來回跑100次,要由早到晚跑十幾個鐘。」有信心完成?嘉明滿樂觀的,「其實現在去練習有時都由清早跑到黃昏,除了吃飯小休外,一直跑,體能上應該有跑這種極限比賽的潛質」。
昔日被欺侮的無助少年,現在跑得比眾人都更高更遠。「樓梯跟人生好似,由低連接到高處,一級級,組成一段段,經過佢可以畀人去到不同的層次,中間有不同的事情發生,都是自己親身踏上才會明白箇中感受,沒有捷徑。如果在某個階段你停低,唔願意再行時,整個人生就留在這懊惱的情况裏了,無其他出路同意義。一日你繼續行,就會繼續有進步,生命自然會去到另一個段落。」
來到今天,即使由天台往下望,嘉明也已不再需要為那高度而害怕,因為構成這高度的每一級、每一段,都是靠自己雙腳努力踏過來的。
文 林茵
Sunday, July 29, 2012
中國男子泳將三代人:張琳的陰影 孫楊1戰破60年尷尬
中國男泳三代人:張琳的陰影 孫楊1戰破60年尷尬
北京新浪網
2012-07-30
經過了60年的等待之後,中國男子泳將終於結束了奧運無金的尷尬。而孫楊加油直接“KO”樸泰桓,更是甩掉了中國男子游泳多年以來的一個“夢魘”。中國男子游泳一路走來,幾多艱辛,終於等到了花開時刻。
【黑鐵時代】
蔣丞稷距離夢想咫尺之遙
在吳鵬加油、張琳和孫楊涌現出來之前,中國男子游泳經歷了漫長的黑暗時代。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女子泳將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五朵金花”閃耀巴塞羅那更是讓中國女子游泳成為世界泳壇的排頭兵。
在女子游泳的陰影之下,男子泳將衹有偶爾的閃光。沈堅強曾經稱霸亞運會,但他在奧運會的舞台上卻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1994年廣島亞運會,由於熊國鳴等人栽在尿罐子上,中國游泳更是跌入谷底。
http://diguk.com/sports
蔣丞稷的崛起曾經給了中國男子游泳希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在男子50米自由泳殺進了決賽,並最終取得了第四名,距離領獎台衹有0.04秒的差距。
那個時代,俄羅斯名將波波夫統治自由泳短距離項目。蔣丞稷的目標就是讓波波夫記住這張東方面孔。他用行動做到了。不過,蔣丞稷也承認這一成績更多來自沒有壓力下的突然爆發,“中國代表團團部沒有任何壓力,比得怎么樣就怎么樣,完全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沒有患得患失、手足無措的感覺。”
彼時,他創造了多項紀錄。中國男子游泳第一次在奧運會中闖進決賽,第四名當然也是最好成績。接下來,他在男子100米蝶泳中又獲得第四名,與領獎台再度擦肩而過。
蔣丞稷衹是中國男子游泳發展史上的惊鴻一瞥。其後的歲月,黑暗再度來襲。中國男子游泳的下一次爆發要等到十年之後。
【白銀時代】
雙雄淹沒在巨星陰影中
張琳和吳鵬均生于1987年,兩個人的成長軌跡惊人地相似。他們先後為中國男子游泳書寫過新的紀錄,但卻始終無法幫助中國男子游泳贏得奧運金牌。
2002年,吳鵬在釜山亞運會上一人斬獲三金,鋒芒畢露。張琳也並不遜色,他在次年的世錦賽男子800米自由泳比賽中取得了第八名。
多哈亞運會,成了兩人命運的分水岭。吳鵬完成逆襲,奪得男子200米蝶泳的金牌。但他的項目從此固定在200米蝶泳上。這個項目,他的競爭對手是幾乎不可戰勝的菲爾普斯加油。穿越菲爾普斯的巔峰時代,男子200米蝶泳是他不可撼動的領地。
而張琳也在多哈亞運會上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他在200米、400米以及1500米三個項目,均敗給樸泰桓,衹收獲了三枚銀牌。“自始至終都在喝他的‘洗腳水’(游泳行話,指一直落後)”多年之後,張琳仍無法釋懷。
北京奧運會之前,張琳跟隨澳洲名帥丹尼斯訓練,完成了蛻變。北京奧運會,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這個項目上創造了中國男子游泳嶄新的歷史,但距離金牌卻仍差了0.58秒。游在他前面的恰恰就是韓國人樸泰桓。
北京奧運會,張琳收獲了一枚銀牌,吳鵬獲得了男子200米蝶泳的第四名。這已經創造了中國男子游泳的歷史,但金牌這層窗戶紙尚未捅破。
【黃金時代】
孫楊書寫中國男泳新篇章
2009年羅馬世錦賽,張琳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得男子800米的金牌,改寫了中國男子泳將沒有奪過世界冠軍的歷史。但廣州亞運會後,張琳開始沒落。與此同時,孫楊的崛起讓外界對於男子泳將有了更多希冀。
孫楊算得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2007年之初,他剛剛進入國家隊,投身于吳鵬的教練朱志根門下。當時,吳鵬和蔡力就強力推荐了這個少年,指出無論是從天賦、心理素質等方面,孫楊均擁有無限的前景。
那個時候,在國內的競爭中,孫楊衹是張琳的影子。2008年紹興全國游泳錦標賽,他與張琳在多哈亞運會時的境遇如出一轍,三個項目三枚銀牌。
羅馬世錦賽之後,孫楊的時代呼之欲出。他被定義為未來的1500米自由泳之王。2010年,澳大利亞媒體同行表示,孫楊已經在澳洲1500米測試中游出了破世界紀錄的成績。
孫楊對此一直祕而不宣,開始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發力。樸泰桓仍如影隨形,廣州亞運會和上海世錦賽,樸泰桓均戰勝了孫楊。
不過,孫楊在上海世錦賽打破了塵封十年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紀錄,並奪得金牌。屬於孫楊的時代正式降臨。他在這個項目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倫敦奪金衹是時間問題。
倫敦奧運會開幕第一天,他就奪得了400米自由泳的金牌,尷尬的歷史從此被扔進垃圾桶。中國男子游泳的新篇章自此開始書寫。
本版采寫/本報特派倫敦記者張賓
北京新浪網
2012-07-30
經過了60年的等待之後,中國男子泳將終於結束了奧運無金的尷尬。而孫楊加油直接“KO”樸泰桓,更是甩掉了中國男子游泳多年以來的一個“夢魘”。中國男子游泳一路走來,幾多艱辛,終於等到了花開時刻。
【黑鐵時代】
蔣丞稷距離夢想咫尺之遙
在吳鵬加油、張琳和孫楊涌現出來之前,中國男子游泳經歷了漫長的黑暗時代。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女子泳將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五朵金花”閃耀巴塞羅那更是讓中國女子游泳成為世界泳壇的排頭兵。
在女子游泳的陰影之下,男子泳將衹有偶爾的閃光。沈堅強曾經稱霸亞運會,但他在奧運會的舞台上卻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1994年廣島亞運會,由於熊國鳴等人栽在尿罐子上,中國游泳更是跌入谷底。
http://diguk.com/sports
蔣丞稷的崛起曾經給了中國男子游泳希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在男子50米自由泳殺進了決賽,並最終取得了第四名,距離領獎台衹有0.04秒的差距。
那個時代,俄羅斯名將波波夫統治自由泳短距離項目。蔣丞稷的目標就是讓波波夫記住這張東方面孔。他用行動做到了。不過,蔣丞稷也承認這一成績更多來自沒有壓力下的突然爆發,“中國代表團團部沒有任何壓力,比得怎么樣就怎么樣,完全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沒有患得患失、手足無措的感覺。”
彼時,他創造了多項紀錄。中國男子游泳第一次在奧運會中闖進決賽,第四名當然也是最好成績。接下來,他在男子100米蝶泳中又獲得第四名,與領獎台再度擦肩而過。
蔣丞稷衹是中國男子游泳發展史上的惊鴻一瞥。其後的歲月,黑暗再度來襲。中國男子游泳的下一次爆發要等到十年之後。
【白銀時代】
雙雄淹沒在巨星陰影中
張琳和吳鵬均生于1987年,兩個人的成長軌跡惊人地相似。他們先後為中國男子游泳書寫過新的紀錄,但卻始終無法幫助中國男子游泳贏得奧運金牌。
2002年,吳鵬在釜山亞運會上一人斬獲三金,鋒芒畢露。張琳也並不遜色,他在次年的世錦賽男子800米自由泳比賽中取得了第八名。
多哈亞運會,成了兩人命運的分水岭。吳鵬完成逆襲,奪得男子200米蝶泳的金牌。但他的項目從此固定在200米蝶泳上。這個項目,他的競爭對手是幾乎不可戰勝的菲爾普斯加油。穿越菲爾普斯的巔峰時代,男子200米蝶泳是他不可撼動的領地。
而張琳也在多哈亞運會上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他在200米、400米以及1500米三個項目,均敗給樸泰桓,衹收獲了三枚銀牌。“自始至終都在喝他的‘洗腳水’(游泳行話,指一直落後)”多年之後,張琳仍無法釋懷。
北京奧運會之前,張琳跟隨澳洲名帥丹尼斯訓練,完成了蛻變。北京奧運會,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這個項目上創造了中國男子游泳嶄新的歷史,但距離金牌卻仍差了0.58秒。游在他前面的恰恰就是韓國人樸泰桓。
北京奧運會,張琳收獲了一枚銀牌,吳鵬獲得了男子200米蝶泳的第四名。這已經創造了中國男子游泳的歷史,但金牌這層窗戶紙尚未捅破。
【黃金時代】
孫楊書寫中國男泳新篇章
2009年羅馬世錦賽,張琳打破世界紀錄,並奪得男子800米的金牌,改寫了中國男子泳將沒有奪過世界冠軍的歷史。但廣州亞運會後,張琳開始沒落。與此同時,孫楊的崛起讓外界對於男子泳將有了更多希冀。
孫楊算得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2007年之初,他剛剛進入國家隊,投身于吳鵬的教練朱志根門下。當時,吳鵬和蔡力就強力推荐了這個少年,指出無論是從天賦、心理素質等方面,孫楊均擁有無限的前景。
那個時候,在國內的競爭中,孫楊衹是張琳的影子。2008年紹興全國游泳錦標賽,他與張琳在多哈亞運會時的境遇如出一轍,三個項目三枚銀牌。
羅馬世錦賽之後,孫楊的時代呼之欲出。他被定義為未來的1500米自由泳之王。2010年,澳大利亞媒體同行表示,孫楊已經在澳洲1500米測試中游出了破世界紀錄的成績。
孫楊對此一直祕而不宣,開始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發力。樸泰桓仍如影隨形,廣州亞運會和上海世錦賽,樸泰桓均戰勝了孫楊。
不過,孫楊在上海世錦賽打破了塵封十年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紀錄,並奪得金牌。屬於孫楊的時代正式降臨。他在這個項目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倫敦奪金衹是時間問題。
倫敦奧運會開幕第一天,他就奪得了400米自由泳的金牌,尷尬的歷史從此被扔進垃圾桶。中國男子游泳的新篇章自此開始書寫。
本版采寫/本報特派倫敦記者張賓
英國男子躲無線信號輻射 住森林裏房車內
英國男子躲無線信號輻射 住森林裏房車內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7月26日
英國一名男子罹患上了一種奇怪的過敏症,他對所有的無線技術產品都過敏,一旦接觸便會頭痛、惡心等,甚至流鼻血。為此他不得不遷居到山區的森林,居住在一輛房車內。
http://diguk.com/mobile
據報導,這位36歲的男子名叫菲爾尹克力,他曾經是一位電腦技術人員。他自稱,自從患上了這種奇怪的過敏症,他就對現代化的設備十分恐懼,一旦他受到無線信號輻射的影響,他便會產生頭痛感、惡心、失眠,甚至流鼻血等,這些無線輻射主要來自無線路由器、藍牙耳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手機等。
尹克力說,他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了,他沒有社交活動,沒有工作,只能通過離群索居來控制自己的病情。
Saturday, July 28, 2012
智能手機普及 流動話音將式微 通話變成網絡電話 Skype Viber
OpenRay手記:流動話音將式微
2012年06月05日(二)
東方
如果你有用智能手機,不知你有沒有發覺,用了智能手機之後,講電話的時間愈來愈少。以我自己為例,數年前每個月用1,000至1,500分鐘通話時間,用了智能手機後,
《WhatsApp》、《Viber》等短訊發多了,變成不怎麼講電話。我現在每個月只用約500分鐘的通話時間,比以前大減一半以上。智能手機繼續普及,可以預見服務計劃的通話時間將不斷下降,最終通話分鐘時間將變為零。
通話分鐘時間變為零,並不是說我們不再用手機通話,而是所有手機都改用上網計劃,於是通話也變成用網絡電話如《Skype》或《Viber》來打入打出,令流動話音服務逐漸式微。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最近美國最大電話公司AT&T的行政總裁Randall Stephenson指出,流動網絡商將在兩年之內推出「純數據」的手機服務計劃,計劃將不含通話時間。而惠顧這些「純數據」的用家,一般已經習慣用手機上網通訊,甚至用數據服務來打網絡電話,因此對傳統話音服務沒有需求,只用「純數據」便可。
該公司認為,流動話音服務式微是無可避免的。近年用戶的平均通話分鐘時間一直下跌,數據服務則大幅增長,流動「純數據」服務遲早取代傳統的話音服務。
改用數據網絡來通話還有另一好處,就是話音質素可以提升到CD音質,甚至可以加入多方視像會議功能,比傳統話音服務更優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暫時仍然沒有統一的軟件標準,你用《Skype》,我用《Viber》,他用《WhatsApp》,互不相通,如何令智能手機統一使用同一軟件來通話,可能是手機商面對的新難題。
電郵:ray@openrice.com
鍾偉民(Ray)‧飲食網站創辦人
Viber Free calls, free voip, free phone calls from iPhone and Android
http://www.viber.com
Viber is an application for iPhone and Android phones that lets you make free phone calls and send text messages to anyone who also has the application installed.
IDD0050周年優惠$0.05打通美加
2012年05月17日(四)
太陽
雖然現在《Skype》、《Viber》等VOIP App大行其道,但它們的通話質素極受3G網絡或Wi-Fi質素影響,因此若論穩定性,始終是傳統長途電話略勝一籌;而由ComNet信通電話推出的「IDD0050」便是其中之一,最近便推出周年優惠,由即日起首500名新登記客戶,即可以1分鐘$0.05的優惠價致電美加、英國、新加坡及泰國,傾足成個鐘都只需$3,最啱同女朋友越洋煲粥!
查詢︰102 1050
Gilbert
Subscribe to:
Posts (Atom)